由于瘟疫肆虐,粮食短缺,竟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悲惨景象。
而那些本应救苦救难的守城僧兵,却紧闭寺庙大门,
只为了自保,对外面百姓的生死不闻不问。
契此对此情况,也早已经是司空见惯。
在这种疫城,最重要的不外乎便是水源的干净与否了。
契此在此停留近乎三年时间,他聚集百姓凿井施水,
又并行治病放药,并呵斥僧人:“避世非空,见死不救即堕魔道!”
有三名年轻僧人为契此所感,自愿随其入疫区。
契此授其《慈悲医心经,命其以“药为佛手,术作梵音”救治病患。
一小僧因目睹太多死亡而生退意,契此以“枯木逢春”喻之:“汝见尸骸,我见轮回。”
这小僧听罢,便是放下对生死之间的看法,加入到了治病救人的行列。
城中疫病渐除,小僧便随契此开始云游天下。
契此见小僧似对医理颇感兴趣,又兼心济天下的仁心,
便是于深山老林间,授与其《佛说慈悲医心经全本,
又令其独居深山采药认药三年,终可认得百草辩得病症。
僧人顿悟,自此精研药性,
并且还在契此的《慈悲医心经上,补充了很多有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简单药方,让更多的人受益。
二人继续云游天下,自此在布袋和尚的传说中,还多出了一位“药觉禅师”的传说。
数十年过去了,药觉禅师的事迹已经是传遍了大江南北。
人们对他的医术和慈悲心怀感激和敬仰,将他尊为“药王菩萨”,并且说他可以“一叶愈百病,一念消千灾”。
果不其然,十年过去,
灵岩罗汉再度下凡接引,药觉禅师驾云而去,成就菩萨果位。
因药王菩萨一事,契此有感,
自己一直以来奔波四方,亲自行医治病、救人于苦难之中,
固然是行善之举,但或许还有另一种方式传播自身理念佛法。
点化诸佛,似乎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从那以后,契此再次踏上云游之路。
他的脚步踏遍了山川大地、城镇乡村。
契此行走世间,点化诸生,短短三百年便有八位被度者成佛。
有一屠夫名唤阿鼻,因世代以杀羊为业,刀下亡魂无数。
阿鼻自幼随父操刀,手起刀落间血肉横飞,却未曾动容。
直到母亲重病离世时浑身溃烂,但他却帮而不得,
他跪在血泊中突然醒悟,众生之苦或许皆如母亲之痛,
就连自己所宰杀的那些牛羊,也同样是如此。
恰逢契此路过,对他念了一偈:
“刀落血河业火烧,慈母垂泪照前尘。若将屠刀换莲台,苦海回头即是岸。”
阿鼻当即焚毁屠具,皈依修行,后来竟成佛陀。
民间至今流传着他证道时那句叹息:“众生皆曾为我母,刀刃怎忍再伤人?”
……
妙音曾是江南名妓,色艺倾城却身世飘零。
某日恰在闹市间闻得契此讲法,恰巧诵《白骨观道:
“红粉骷髅终成灰,琵琶弦断白骨堆”。
妙音闻言,忽觉半生强颜欢笑、以色侍人皆是虚妄。
她当夜典当所有珠宝自赎,削发入空门,在破庙中苦修时悟出“妙音禅”,
即以梵呗唱经代替青楼艳曲,教风尘女子观想“华服裹白骨,妙音化佛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