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手指微微一动,一道若有若无的光芒闪过。
光芒触碰到之多僧人的额头,他们的双眼也逐渐变得迷离起来。
契此看着祭司,只是闭目轻诵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片刻之后,诸多僧人们眼中的迷茫之色渐渐褪去,
他们站起身来,对契此行过一礼:“多谢大师解惑。”
契此微微颔首,轻声命道:“离去吧。”
很快,原本聚集在佛隐寺中的僧人们,便是尽数离开。
只留下契此留在禅房之中,继续注经参禅。
契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沉浸于注经参禅之中。
在这十多年间,契此又著新经十二卷,如《佛说弥勒下生忏业经等。
他居于藏经阁一隅,青灯古卷相伴,案头堆满了各类经文典籍。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洒落在书页上,
他便已端坐于桌前,手握毛笔。
为了却昔日梵教诸多祭司们之心愿,契此所著经文大多也是和此相关。
他将昔日的梵教“七罪”,转为佛门“七戒”。
不过在那之后,佛隐寺香火依旧旺盛,
前来拜访契此,想要同他论辩经文的僧人依旧不少,
但是昔日的那些梵教祭司们,却是鲜有了。
因为这些经文一出,他们只要是读过,
便知晓昔日的父神辛饶已然彻底消失不见。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契此至这佛隐寺已经是第三十二个年头了。
这些年来,他的双眉亦是变得斑白。
而昔日迎契此入寺的主持,则已年近百岁。
其未修真法,只阅佛经,
一生教出的弟子不计其数,倒也当得起一声高僧之名。
契此早也就料到了老主持寿命将近,但其也并未出手,
因为他知道,如今人各有天命。
老主持就这样在禅房的蒲团上,面容安详地停止了呼吸。
寺中的僧人们陆续得知了这个消息,一时间,整个寺院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契此亲自挑选了一块石材,请来工匠雕刻。
他在墓碑上刻下了老主持的法号、生平事迹。
当墓碑雕刻完成后,他又亲自将其立在寺院后的墓地上。
然并非所有的人,都像契此这般伤心。
寺中的一些僧人,虽然表面上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悲伤,但内心却并没有太多的触动。
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寺院中的生死离别,或者是因为与老主持的关系并不亲近。
他们只是按照惯例,进行着一些简单的悼念仪式,然后便各自忙碌起自己的事情来。
在这样的氛围中,新接任主持的慧明却显得格外与众不同。
他是老主持的弟子,如今终于坐上了主持的位置,心中满是喜悦和得意。
他的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笑容,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对权力的渴望和掌控欲。
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施展自己的抱负,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管理佛隐寺了。
慧明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以“修缮大殿”为由,开始了他的计划。
他声称寺院的大殿年久失修,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土地来进行修缮和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