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经过这段岁月,已然不再如此前那般青涩。
三年之间,他仔细勘察了民情民心。
发觉这子经并非是自己所想象的那般复杂。
只是单纯的集合了心中的怨念罢了。
但痛苦、怨恨、生死的源头依旧存在。
此心经,便是剥离去了人们的部分情绪,只留下正面的、积极的。
毕钵罗熟读佛经,知晓唯有七情六欲完整,方才是一个人。
这夙愿心经虽说暂时性地剥去了脑海中的情绪。
但现实中所发生的的生老病死并不会有所改变。
父母死去、或是重病卧床,儿女皆只是冷眼相看。
分别再无痛苦,却也没了回忆,转眼便觅新欢。
毕钵罗只是嗟叹,若人皆如此,怕这世间又和冥府地狱有何区别?
他找到了慧止,并说了这些。
只是慧止没有想到的是。
毕钵罗虽说对夙愿心经恨之入骨,但他也决计不相信此经文便是慧止传下。
只是觉得慧止遭了下面人的蒙蔽,方才如此。
慧止也没有多和他皆是,只是摇头:“人间再也不见生死别离之痛,万千民众脸上只有微笑,岂不是好事?”
毕钵罗没有直接和慧止反驳,只是叹气:“但若长久如此,这人间怕也不再是人间。”
他自觉和慧止二人亦师亦友,便是说道:“佛经有言:明心见性。”
“但对于世俗之人而说,那些人生中的伤别离亦是本性的一种。”
“若是只在欢乐中沉迷,从而忘却本性,岂不是堕入了迷障?”
“我等沙门弟子,怎会不懂这些?”
“慧伯,这一点,当初还是您教予我的。”
慧止陷入了回忆,但他的决心却是依旧不减:
“看来是我老糊涂了。”
“石头啊……你慧根极深,莫要如我这般,险些堕了魔道。”
石头,是毕钵罗入愿海寺之前的乳名。
听闻慧止这样叫自己,他也不由一颤。
他看着慧止一瞬间似乎变得有些佝偻的身影,不由得叹息:“慧伯年纪也不大,只是开始修行时晚了一些而已。”
又听闻慧止说着:
“我知晓了,我会责令手下人,将此经收拢销毁。”
“只是传出去的经,如泼出去的水。”
“即便我有心,令这方天地之人不再传阅心经。”
“只怕在私底下,依旧会有龌龊。”
“只有在下一代,方才能够灭绝这经文的修行了。”
毕钵罗点了点头:“慧伯无需担心,我会协助圆教完成这些事情的。”
慧止只是挥了挥手:“你将是成为佛子的人,怎能将时间放在这般地方。”
“你还是要多修行才是啊……”
慧止骗了毕钵罗。
待他走后,慧止便唤来了手下人,将经过自己修改过的夙愿心经拿去。
按照其命令,将在修行人士身上开始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