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474冒进的例子】
可惜还有很多香江市民不买账,依旧认为罗齐鸿拿着在香江赚的钱到内地做慈善,也引起了旗下公司股价的小范围跌幅。
罗齐鸿深感无奈,舆论的苗头不好浇灭,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必然引来股东们的怨言,所以罗齐鸿召开记者招待会,对外宣布:成立罗齐鸿家族慈善机构。
罗齐鸿家族将会每年捐赠2亿港元,用来帮助香江地区的贫困家庭,包括医疗、教育、生活等方面。
经过旗下传媒公司的宣传,这件事才堪堪压了下去,市民才转变评价。
其实,罗齐鸿从85年以来一直都很注重做慈善,每年都会向慈善机构捐献一大笔钱,但是没有过多的宣传,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面。
2亿港元对罗齐鸿家族来说不过是小意思,然而舆论造成的损失却是不小的,好在罗齐鸿的威望在那里,那些股东尚未有意见。
“这次的损失大了,内地的生意还要很长时间才能有所起色。”白谨言叹气说道。
罗齐鸿微微笑道“有失有得,哪有事情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的。内地的经济要开始腾飞了,我们这时入手其实算是晚的了。”
“内地的市场虽然很大,但是之前有旧例在,你不担心有变故吗?”白谨言隐晦的问道。
内地开放已经有十来年了,但是香江商人依旧抱有很大的戒心,只敢在粤省附近搞投资,不太敢深入内陆。
罗齐鸿盯着白谨言看了好一会,直到白谨言有些紧张了,才开口说道“做投资的哪里没有风险,没有风险的投资不会有回报。这个道理你应该懂的。”
“赚钱的机会还是在新兴的市场,大几亿人口的市场放弃了,那才是我们最大的失误。不过要注意,财富是有国界的,要记住我们始终是华夏人。”
白谨言见罗齐鸿说得如此认真,只能点头认可,事实上白谨言一直生活在香江,对内地没有太多归属感。
白谨言的态度代表着一部分的香江人,特别是年轻一代。
80年代后期以来,星岛报业集团的胡仙大举投资海外物业,还耗费好几个亿港元收购玉郎国际集团,造成账面亏损8000多万港元,搞得胡仙本人和星岛报业集团债台高筑。
截至今年91年3月份财政年度,星岛报业集团的银行负债已经超过16亿港元,而据罗齐鸿估计,胡仙个人的负债高达20亿港元。
为了清理集团以及个人债务问题,在5月份的时候星岛报业集团被迫宣布资产重组,其中分拆星岛报业集团与胡仙共同持有的投资,将业务重心集中在出版方面。
当时发表的重组广告又透露,将委任郑立人和martyn为集团执行董事,以加强集团的管理阶层,言外之意是要胡仙与集团保持距离,并夺取了胡仙在集团的管理权。
当然胡仙并不死心,四处出击,寻找关系借钱来解决三大债务银行的压迫。
东昌大厦最高层办公室。
秘书为胡仙端来一杯咖啡,胡仙道了一声谢谢。
“胡女士,你最近的情况不太妙啊。”罗齐鸿微微笑道。
胡仙当初吞下了整个玉郎国际集团,驱逐了罗齐鸿才造就了如今的局面,所以两人之间还是有些不愉快的。
胡仙也不恼怒,喝了一口咖啡,说道“如果我有罗生那样的投资眼光和能力,也不用落得如此下场。”
“罗生,觊觎星岛集团的人不少,我想将名下的星岛集团股权抵押给你,借款6亿港元,没有利息计算。”
罗齐鸿对胡仙的目的有所猜测,已经预料到胡仙来借款。
为什么不找银行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