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472火热的地产】
到了4月份中旬。
地产业开始恢复86年时期的热度,很多炒客就位,社会进入那种癫狂的风气。
罗齐鸿站在巨大落地窗前,凝视着脚下排起的长队,已经将人行道站满。
即使排了几个小时,那些炒客也保持着兴奋的神色,对拿到购房那张纸跃跃欲试。
“老板,告示我们已经贴了3次,也派人向市民解释了几次,他们还是呆着,不愿意离开,似有不拿到资格书就不离开的架势。”站在一旁的陈智隆说道。
罗齐鸿点了点头,说道“打电话让警察过来,集团门口绝对不能出现事故,不然旗下公司的股价要出现问题。”
“好,我马上去打电话。”陈智隆当即离开了办公室。
排起的长龙让罗齐鸿不由自主的想起85年、86年的踩踏事件,本来不关那家公司的事情,是市民自己搞出来的,可惜港府不管这个,只能那公司出气,而且办成了典型例子。
现在的地产公司都担心这个,因为排队的成分太复杂了,有社团古惑仔、炒客、普通市民、被雇佣的人这些人都是看上了住宅的利润,已经丝毫不在乎受不受伤的事情了。
一套房子刚到手便可以赚5万,等待一个月就是8万的利润
要知道目前的大型私人屋邨楼价是3300元每平方尺,在3月底的时候是2400元每平方尺,仅仅半个月便涨了900元每平方尺。
其中能拿到的利润足够吓人的,哪怕是有多年地产经验的罗齐鸿也不得不感叹:楼市爆发了。
兆安地产公司与宝利科技联合推出的丽港城更是炒客们的最好选择之一,一转手再赚半套寻常住宅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之前无往不利的社团古惑仔在排队之时用同样的方式恐吓排队的市民,以求获得更多的资格,却被暴起的市民们打得落流水,鼻青脸肿,可见里面的利润足以使得任何人都疯狂。
很快,东昌大厦出现了大量的差人,他们开始驱散人群,如此才使得排队的市民离开,兆安集团的职员见状才敢松一口气。
作为地产行业的老人,他们都知道一旦发生大事件,自己这些人未必能幸免于难,虽然集团会补偿他们,但是他们不愿意拿自己的命去搏。
当然罗齐鸿也是不希望发生这种事情的,损失赔偿倒是其次,重要的是影响集团的声誉。
楼市的爆发是避无可避的,罗齐鸿隐约记得,在90年代港府与地产商展开过一场不小的争斗,最后还是在银行的调节下才结束。
具体是哪一年,罗齐鸿已经不记得了。
不过,这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是全体地产商的事情。
九龙航空公司的要求到底没有被太古集团采纳,可能认为这是太古集团最为核心的产业,不容许其他人干涉。
目前的国泰航空公司有两大股东,一个是太古集团,一个是汇丰银行,其中太古集团占股70%以上,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
如曹光彪向港府控诉的那般,国泰航空公司已经垄断了香江的航空业,需要立刻整顿的,需要九龙航空公司与其展开竞争,如此香江的航空业才能健康发展。
可惜港府偏向英籍犹太人,完全不理会曹光彪的申诉。
罗齐鸿对太古集团的回复不觉得意外,想要把手伸进国泰航空公司是很艰难的,不过他的计划也才刚刚开始,太古集团还要被磨难好几年的时间。
等到97年之后,华夏航空公司正式进入香江地区,他才会结束这一计划。
事实上,太古集团的实力比同期的前世要弱小不少,单是金钟地区的德合广场太古广场便价值几百个亿,可以为公司带来十几亿港元的租金收入,还有太古集团旗下的贸易公司被罗齐鸿收购.
这些生意的一来一回便让太古集团被削弱了不少,如此之下施怀雅家族越是重视国泰航空公司以及一系列的航空衍生公司。
香江电灯公司董事局会议室。
作为香江的蓝筹股之一,电灯公司的董事很多,足足有32位之多,势力关系错综复杂,不过主席李照基不是吃素的,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掌控了整间公司。
但外部的威胁却无法解除,说到底李照基在公司国际化一途中还是不如李家成的,单是中华电力集团便让其焦头烂额。
“公司的情况诸位董事都清楚了,港岛和九龙市区的工业用电一直在降低,收益持续减少,近几年有旧电厂地皮开发获利来弥补这部分的损失,所以公司的收益显现增长。”
“不过公司的地皮快要开发完毕了,那部分的盈利即将终结,大家有什么建议提升公司的盈利吗?”
李照基环视一周,很是严肃的说道,尽管他一直都是个不爱说话的人,但此时身上的威严似乎更胜了。
众董事面面相觑,谁也不想事先出言回应,或许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电灯公司是专营公司,同时盈利也非常的稳定,港岛和九龙市区的用电量已然到达巅峰,然而新界的市场又被中华电力集团牢牢把控,根本很难在香江地区有所扩张。
除非能把中华电力集团收购了。
可惜嘉道理家族把中华电力集团看得无比重要,当初罗齐鸿对大酒店集团发起全面收购也不见嘉道理家族放松过对中华电力集团的投资力度,别说插手中华电力集团了。
见董事们不说话,李照基只好将目光投到罗齐鸿的身上“罗生呢?没有什么建议吗?”
罗齐鸿笑道“李生,你是知道的,我这个人做生意很大胆,不在乎眼前的利益,所给的建议应该不符合公司的利益方向。”
李照基说道“讲来听听嘛,万一大家认为可行呢。”
“好吧,既然李生都这么说了,那我讲讲自己的建议吧。”罗齐鸿淡淡的笑着“香江太小了,要想有发展之路只能往外转移资本,内地和东南亚都是好地方。”
“公司的产能已经过剩了,而内地的鹏城、羊城等城市都在缺电,完全可以将电能输送过去,还有与内地z府合建发电站然后收购澳洲、东南亚的能源公司.”
闻言,董事们都低下了脑袋,这个建议他们自然是想到了,但是公司会在至少5年内没有当下的分红金额,甚至会延长到了十年之后。
而他们投资电灯公司就是为了分红,根本等不了这么长的时间,说白了只是在乎眼前的利益,毕竟电灯公司不是他们,是李照基家族的。
其实,李照基也是想让罗齐鸿帮他出头,如此接下来他才好操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