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镇的天空如同被稀释的墨汁浸染,阴云低垂,仿佛随时会压下来。
小镇广场上,其他人都各自面对着自己内心深处的幻象,而仲亚大师则站在一座小小的凉亭前,凝视着凉亭中端坐的那个身影。
那是一位身穿橘红色破旧袈裟的老僧人,面容慈祥而平和,双手持着一串檀香木念珠,正在轻声念诵经文。
阳光透过凉亭的缝隙洒落,在他周围形成一圈柔和的光晕,仿佛为他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外衣。
慧明老和尚。
仲亚的师父,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引路人,也是他心中永远的遗憾。
他知道这不可能是真的。
慧明师父在自己年轻时就已经圆寂。
"阿弥陀佛......"老和尚的声音虽然虚弱,却依然如同山间的清泉,清澈而宁静。
"仲亚,这次下山历练,可还顺利?"
这个问题如同一把利剑刺入仲亚的心脏。那一年,正是他"下山历练"期间的冲动之举,彻底改变了一切。
当时的仲亚刚满二十岁,武艺高强,但性格暴躁,常常仗着自己的武功在江湖上打抱不平。
完全不像是一位僧人应该有的表现。
他曾经在一个小镇上痛打当地黑恶势力的少爷,不顾师父的教诲,甚至在对方求饶后依然不依不饶。
他不知道的是,王家背后有着强大的势力网络。
一个月后,当仲亚外出办事时,王家派人寻到山上的老旧寺院。
将年迈的慧明老和尚活活打死,以报复仲亚的"无礼"。
当仲亚赶回寺院时,只见到师父倒在血泊中,眼睛依然睁着,似乎有话要说,却再也没有机会了。
这一幕成为仲亚一生的梦魇。从那以后,他彻底改变了自己,抛弃了暴戾之气,专心修习佛法,寻求内心的平静。
但愧疚和自责却如影随形,成为他无法摆脱的枷锁。
现在,师父就坐在他面前,带着那些因他而起的伤痕。
即使知道这是小镇的幻象,是利用他内心深处的记忆和愧疚创造出来的陷阱,仲亚依然无法抑制内心涌动的情感。
慢慢的,仲亚走向凉亭,在老和尚面前跪下。
他一言不发,只是双手合十,开始低声念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泪水不受控制地从仲亚的眼角滑落,滴在他的双手上。
这是他十年来第一次在师父面前流泪,哪怕只是一个幻象。
老和尚微笑着,伸手抚摸他的头顶,那触感温暖而真实,仿佛真的是师父的手。
"你的心乱了,"老和尚轻声说道,"这么多年了,你依然没有放下。"
仲亚没有回答,只是继续念诵经文,但泪水却更加汹涌。
是的,这么多年了,他依然没有放下。
他无法原谅自己的鲁莽和冲动导致师父惨死,无法原谅自己没能听到师父的最后教诲。
老和尚手持念珠,每拨动一颗,似有佛光微现。
他凝视着跪在面前的仲亚,眼中既有慈悲,又有智慧的光芒。
凉亭外,静水镇的天空阴云密布,但凉亭内却如同一方净土,超脱于外界的混乱。
"仲亚,"老和尚的声音如同古寺钟声,悠远而清澈,"告诉我,佛法中说的‘忍辱’是什么意思?"
这个问题直指仲亚年轻时最缺乏的品质。
当年的他武艺高强却性情暴躁,常因一言不合而大打出手,最终酿成大祸,害师丧命。
仲亚双手合十,额头微低,深吸一口气后回答道。
"忍辱有二种:一者、身忍;二者、心忍。身忍是面对外在困厄时不起对抗,心忍则是内心不生嗔恨。"
他稍作停顿,继续道:"若为人所割截身体,当自立心,不应生嗔恨。忍辱并非懦弱退缩,而是内心的大力量,是看破‘我相’后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