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端午节的临近,气温开始越来越热起来。
穿着长袖的郎君和女郎们,都换上了轻薄的衫子,尤其是年轻的小娘子们,走在街市上,盈盈袅袅的,仿若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几日,姜如意明显感觉来馄饨摊上吃饭的小娘子们,打扮越发精致了。
不但头上梳了新鲜的发式,身上也换上颜色娇嫩的衫裙,或湖蓝或嫩绿或浅粉色,头上和脖子上,都戴了成套的花钿项链和耳环。
姜如意看着这些打扮娇俏的小娘子,再低头看一眼自己穿的窄袖圆领袍子,轻抿了一下嘴。
罢了,如今还是先赚钱要紧。
姜如意将视线收回来,一手端着一碗小馄饨,走到一张桌子前,稳稳的把碗放在那两名客人面前。
她笑着说了句“两位女郎慢用”,才刚转身要走,就被其中一位穿粉色衫裙的小娘子张口叫住。
姜如意纳闷的停住脚步,转头朝她看过去。
“请问客人有什么事吗?”
那叫住姜如意的小娘子,这几日几乎天天都来。
她头上戴了粉色海棠花的花钿,耳环和项链也是同样的海棠花款式,衬的那张芙蓉面十分娇艳。
只见她看了同伴一眼,然后又低下头去,半晌才十分扭捏的开口:“请问摊主,这段时日里,那位裴郎君可曾再来过?”
姜如意看着这两位小娘子,扭捏中带着期待的表情,突然间恍然。
怪不得这几日,来吃馄饨的小娘子们越来越多呢,原来是为了偶遇那位裴少尹。看这架势,颇有几分守株待兔的意思。
姜如意想到自己这比喻,那位冷冰冰的裴少尹被比喻成“兔”,忍不住从心里闷笑起来。
她面上却不显,只神情自若的摇摇头:“却不曾来过。”
那问话的小娘子和她同伴听了,很是失望的低下头去。
姜如意见她不再问,无辜的揉揉鼻子离开。片刻之后,又端了两杯紫苏饮子走了过来。
这紫苏饮子,是姜如意这两日琢磨着新上的。
取紫苏、肉桂、陈皮和甘草等药材,细细的研磨成粉状,然后加水煮沸,再调入蜂蜜。将这一锅慢慢用小火熬着,逐渐熬成稠膏状,等放凉之后,用小罐子封起来。
喝的时候,只需取一点这紫苏膏,加水调开了,喝进嘴里又清爽又蜜甜,特别适合夏天的时候饮用。
只可惜,她这小摊子上没有冰,不然若是再用冰镇了,一定清凉可口,是绝佳的消暑神品。
姜如意将那两杯饮子放下,笑着说道:“这是近日新上的紫苏饮子,可以理气和中,行气消食,今日免费试饮,请两位客人尝尝。”
那两名小娘子听说是免费的,连忙道谢,都好奇的看一眼这白瓷杯子,端起来喝了一口。
这一口饮子喝下去,那粉色芙蓉面的小娘子眼睛就亮了。好喝,尝着比那些酒楼里的方子还要香浓些。
她放下杯子,用帕子擦了擦嘴角,朝姜如意称赞:“这饮子味道极好,多谢摊主。”
姜如意笑眯眯的谦虚两声,见对方注意力被面前的紫苏饮子吸引过去,不再缠着问那裴少尹的事情,松了一口气。
她转身回了摊子上,也给自己调了一杯紫苏饮子,悠闲的小口啜饮起来。
接下来两日,这些小娘子们每日都来,颇有些等不到人就不走的意思。
姜如意听她们明里暗里的打探,实在被缠的头疼。
甚至有口齿伶俐的小娘子,见打探不出什么,就看一眼姜如意,语气幽幽的说道。
“以前从未听说过裴少尹在外面吃饭,一来就选了你这馄饨摊,莫不是因为女摊主的相貌,格外好的缘故?”
姜如意看一眼这穿湖蓝色衫裙小娘子,只好脾气的笑笑:“也或许是因为本摊的三鲜小馄饨,确实好吃呢?”
那小娘子听姜如意这么说,倒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来,悻悻的闭上嘴。
毕竟她们吃了这么多天的馄饨,味道确实是真好。
虽然这些小娘子们每日都问同样的问题,但这两日,紫苏饮子也卖的甚好。几乎每一位来的女客,都要点上一杯,一边吃三鲜小馄饨,一边配着饮子喝。
姜如意第一批煮的紫苏膏很快就卖光了,赶紧又补了第二批。
别看这紫苏饮子一杯卖的价钱不算多,只要三文钱,但是利润高啊。那些材料皆是从药材铺子里买来的,价格很是亲民。
姜如意数着赚到手的银钱,很大度的原谅了这些小娘子们。
等又过了两日,实在被缠的心烦的时候,姜如意便舍了这馄饨摊,趁着大相国寺又开放交易,在寺外的大树下支起个小摊子。
小摊子也不卖馄饨,而是将那五香豆腐干,薄脆胡饼和紫苏饮子依次摆上,又把布幌子挂上。
有路过的客人饿了或是渴了,买上一份,又便宜又方便,卖的十分不错。
眼前,一位买东西的熟客,正笑着说道:“姜小娘子这摊子摆的时候正好,恰这两日,某陪家中母亲来大相国寺上香,回去的时候,正好能买些五香豆腐干带回去。”
姜如意看着那熟客,笑吟吟将包好的五香豆腐干递过去:“这可真是巧了不是?等过两日端午节了,还打算做些粽子卖,欢迎客人到时候来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