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搬到南京城不过十余天,便渐生春意了,院中淡淡岚烟,云是一点点蕊似的飘忽不定,天像蓝绸子上绣白花,单调得寂寞。
九鲤从前只听人说南京城如何繁荣热闹,这回乍到得这里,在家坐不住,总惦记着要亲眼去瞧瞧是怎样个软红十里的世界。
不想手刚拉开前院仪门,外头恰巧就站着个与她年岁相仿的少年。迎头碰上,那少年诧异地瞪她一眼,“你不老实,又想到哪里去?”
九鲤心一虚,立刻嘻嘻笑道:“不到哪里,就到街前瞧瞧。”
她长着张不谙世事的脸,多亏庾家的精心教养,是个孤儿,却没吃过孤儿的苦。眼睛璀璨中透着丝狡诈,那是天生的,好在不经世事的人带着点狡猾反而讨喜,用不着提心吊胆怕她给人欺负。
不过杜仲和她一起长大,岂不知她?她最擅扯谎!
他一脸了然于胸的得意,笑着擦身进门,“给我碰个正着还想混我,你不就是想出去逛!”
九鲤乜他一眼,给他逮着了也出不去,只好跟着折返进院,“可是叔父打发你回来取药?我都预备齐了,在后院,青婶正装呢。”
这一阵南京两县闹疫病,正是为治这病,他们才从苏州乡下搬到南京城来。刚在这宅子里落下脚,庾祺就撇下她单领着杜仲往荔园看诊去了。
荔园那地方,听说搬进去上百号患了疫病的人集中医治,都是重症,疫病治不好不放人回来。自然官府也有照拂,所需药材都是从看诊的大夫们开的药铺里采办。他们庾家的药铺虽还未开张,一应药材却都办齐了,也做着这笔大买卖。
由廊角月亮门踅进二院,但见摆了满院的大圆簸箕,各样药材晒了遍地,连那吴王靠上也都是药筐子,铺天盖地的药味,闻惯了倒也闻出股雅致古朴的香气。
西廊角下有棵梨树,正值满树斑白,落英缤纷,九鲤嫌屋里阴冷,又怕晒人,便挪开个药筐子,往那树下坐着。
她身上裹着件薄狐斗篷,眼看也不得出门去了,只好解下来,搭在那阑干上,仰在吴王靠上坐着,望着梨花影里的太阳,心想着荔园那头该是什么情形?
她咂咂嘴,“嗳,我下晌同你一道往荔园去。”
“不成,”杜仲一口回绝。
“那么些药,你一个人也背动啊。”
杜仲反手朝肩后笑指,“嘿嘿,有辆骡车跟着我回来的。”
她只得坐直身剜他一眼,眼皮朝上一翻,两片嘴皮子暗暗翕动着,像在骂人。
当初是一位赵侍郎亲自到乡下去请的庾祺,倘或治不好这病,非但庾祺“鬼手神医”的名号难保,他们又哪有脸再留在这南京城,岂不要灰头土脸再回乡下去?
乡下尽管住的是大宅子,可终归是乡下,清静得寂寞。
但庾祺似乎就爱那份清静,其实当初他不肯到南京来,是经不住那赵侍郎的恳求,也架不住九鲤歪缠。
九鲤正是好热闹的年纪,乡下长大,虽也是锦衣玉食,可那清静日子过久了,乡下之外的世界一听说就如同是在心头长虱子,一发不可收拾。赵侍郎去请的时候,便是一味先哄的她,知道只要哄动了她,庾祺不得不来。
她恐怕治不好疫病要回去,不由得忧心忡忡,“叔父去了荔园足足十天,没个帮衬,这些时还不知怎样劳累,我去给他做个帮手也好啊。”
杜仲脸色乍变,提高嗓门道:“什么叫没帮衬?我难道不是帮衬?!”
九鲤洋洋一笑,“真是有脸说,学了这些年,现今还辨不清个真药假药,还给药贩子骗,能指望你什么?”
杜仲跟着庾祺学了多年医术,可惜资质平平,学艺不精,至今未能出师,尚不能出堂坐诊,仍只跟在庾祺身边打个下手。
先在苏州就有不少同行笑话他蠢笨,眼下又挨九鲤这几句刺,心下一气,反翘着腿笑,“你是比我厉害,可你是个姑娘家,再厉害也不能在外诊病,要不这回荔园治疫,师父怎的不带你去?你啊,只好踏实等着议亲出阁了。”
九鲤正到了婚配之年,近来常听见这些人说此类话,说得她发烦,叉起腰像是要骂人的架势。杜仲一看情形不对,便作势要溜。
她又忙拽他,稍软了态度,“官府到底几时能放你们家来?”
杜仲乜着眼复坐下,懒声道:“这病来得急去得慢,昨日到了旨意,官府不敢怠慢,不根治好了不敢放咱们,大夫和病人都还得在荔园住些日子,少说还得半个月。”
她心头一算,前后加起来可不得个把月?她从未同庾祺分别得这样久过。
庾祺从前离家诊病总不出半月,跑不离都是在苏州府辖下之地,再远的地方他不肯去,凭人家如何哀求,他也只是一句回绝——家有老小,脱不开身。
人说医者仁心,可在九鲤看来,庾祺其实并不算是个仁爱之医,也不是个慈善之人,这辈子唯一的善举,就是捡了她。
所以他收人天价诊费,也常有说辞——家有娇女,月销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