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万籁俱寂。
惟有更鼓之声,在皇城的上空悠悠回荡。
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精美的雕梁画栋上鬼魅般地闪烁。
紫檀木案上,如山的奏折堆积着,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朱元璋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乌纱翼善冠。
他微微眯着双眼,专注地批阅着奏折。
此时朱元璋的手指不时轻捻胡须,脸上的神情时而凝重,时而舒缓,似在思索着如何处理这些棘手的政务。
御书房内一片静谧,只有笔尖在宣纸上摩挲的沙沙声。
偶尔从门外传来的更鼓声,打破这令人窒息的寂静。
就在这时,一名锦衣卫密探猫着腰,悄无声息地走进内室。
他伏地叩首,大气都不敢出,整个人如同一只受惊的鹌鹑。
朱元璋似乎察觉到了异样,手中的朱笔缓缓停下。
他微微抬眼,目光平静却带着一股摄人的威严,淡淡地开口问道:“何事?”
密探身子猛地一抖,仿佛被重锤击中,赶忙将“北镇抚司监牢暴动”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详细道来。
他的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
每一个字都仿佛重锤,狠狠地砸在寂静的空气中。
朱元璋的眼神渐渐冷了下来,握着朱笔的手指关节泛白。
原本平和的脸上,怒意如潮水般慢慢涌起。
他没有立刻发作,而是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这沉默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让人感到压抑得喘不过气来。
周围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烛火也不再悠悠晃动,而是微微颤抖着。
突然朱元璋缓缓将朱笔放在案上,手臂因极力克制而微微颤抖。
紧接着他猛地站起身来,双手用力拍在桌案上。
“砰”的一声巨响,桌上的奏折如受惊的鸟儿般纷纷掉落一地。
紧接着朱元璋眼中寒光一闪,怒声咆哮道:“大胆狂徒!竟敢在咱眼皮子底下闹事!”
那声音如同雷霆般震耳欲聋,整个御书房都为之颤抖。
御书房外的侍卫听到这声怒吼,顿时吓得双腿发软,面如土色。
烛火被这怒吼声震得剧烈摇晃,光影在墙壁上疯狂跳动,仿佛也在畏惧这位洪武大帝的怒火。
朱元璋在殿内来回踱步,眉头紧紧拧成一个“川”字。
他心中暗自思忖:北镇抚司监牢乃是关押重要犯人的地方,此次发生暴动,背后必定有人蓄意为之。
若不及时妥善处理,消息一旦传出,百姓必定人心惶惶。
说不定还会有人趁机兴风作浪,动摇大明的根基。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眼神愈发冰冷,身上散发着一股令人胆寒的气息。
御书房外,狂风不知何时骤起,呼呼地刮着,吹得窗棂哐当作响。
树枝在风中疯狂扭曲、舞动,发出“簌簌”的声响。
仿佛是被这压抑的气氛所震慑,在恐惧中瑟瑟发抖。
朱元璋突然停下脚步,目光如鹰隼般锐利。
他冷冷开口吩咐道:“速调精锐锦衣卫,将此次暴动彻底镇压下去,一个活口都不留!
彻查背后主使,不论是谁,严惩不贷!”
坐在不远处的朱标,听闻朱元璋又要大开杀戒,心中猛地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