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21(2 / 2)

只不过不是什么过路的老先生起的,而是她在成年后,亲自去派出所给自己改的。

她把这句诗念完,徐令章又愣了一下。

但片刻后,他就记起了自己的来意,磕磕绊绊地开口:“沈小娘子,对不住,方才……方才在下所为并并非有意,并不是嫌弃你……”

沈隽听明白了。

这小子约莫是因为看到自己洗衣服,便以为自己是因为被他嫌弃了而心里难受,故而来道歉了。

她眨眨眼睛,不甚在意地摆了摆手,“没关系,我没多想。”

说完就继续蹲下搓衣裳。

“哦……”

徐令章没想到她是这样的反应,半晌才回过神来,干巴巴地点了点头,“那便好……”

说完这几个字,他又像是不知道该做什么一般,左看看右看看,一副不想走的模样。

沈隽见状,心思一转,开口问道:“徐小郎君,令祖母和你是盛京人士吗?”

徐令章见她肯搭理自己,眼睛微亮,几步走到她身边,也学着她的样子,把衣裳下摆拎起来蹲下。

同时摇了摇头,认认真真地同她道:“不是,我家祖母虽然在盛京为官多年,但祖籍却在江州,我大伯与我阿爹,还有我阿兄和几位堂姐的籍贯也是落在江州的。”

沈隽:“……”

这位小郎君也未免太实诚了,问一句答十句,就差把家底都倒出来了。

有没有可能,自己这句话只是个打开话题的引子呢?

他回答得这么仔细,倒是让她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另一边,徐令章动作一僵,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说的太多了,不该在外头不相熟的人面前提到自家祖母为官多年的事……

好在这时,旁边传来的声音解救了他。

“原来是这样,方才听你们说的都是官话,我还当你们都是盛京人呢。”

徐令章倏地松了口气,“约莫是……我们这些小辈自打出生就在盛京的缘故罢,上次回江州,还是前年我阿兄回祖籍应试,我一道跟过去凑了凑热闹。”

说到这儿,他忽然反应过来,转头看向身边,“沈小娘子,你听得懂官话?”

沈隽头也不抬地继续搓衣裳,闻言便“嗯”了一声,“我阿娘没同你们说吗,我们是知县大人家的下人,这是主家的庄子,我们大人姓林,正是盛京人士。”

“竟这般巧,那你也在盛京住过吗?”

“是,不过那是我五岁之前的事了,已经有许多记不清了。”

“长兴街呢?”

“是上元节办灯会的那条街吗?”

“是啊,那时候可热闹了,听我阿兄说有上千盏灯呢……”

“……”

沈昭从厨房端菜出来的时候,瞧见的便是两个小孩儿凑在一处说个不停的场景,她不由一笑。

“三姐儿,徐小郎君,过来用饭了。”

听到阿姐唤自己,沈隽赶忙抬起头应了一声,随即同徐令章说了一声,端起盆就跑。

“我先回去晾衣裳,你赶紧去用饭吧,别让你祖母等久了!”

一直到跑回自家屋里,她才长长地舒了口气。

把已经差不多洗干净的衣裳晾在绳子上,她一边拿干帕子擦手,一边在心里嘀咕。

自己只不过是闲着无事,想打听打听外头的情况而已……

却没想到瞧着这小子刚开始一副腼腆内向的模样,居然是个话痨?

两个人才刚刚熟悉一点,他的话匣子打开就合不上了。

从他们徐府的景观说到盛京各处的风貌,还有富平街的糖人,十六洞桥的枣肉包子,泰兴寺的斋饭,又从学堂的先生说到族里的同窗,后面还不忘打包票,让她随主家回到盛京的时候来找他,到时候请她出去吃东西。

而不管他说起哪个话题,最后都会扯到他阿兄身上去,活脱脱一个哥吹。

“听我阿兄说……”

“我阿兄带我去过……”

“我阿兄当年参加神童试……”

“祖母总夸我阿兄……”

听到后面,沈隽只觉得自己耳朵都快要长茧子了,忍不住回了一句:“我阿兄会做灯笼。”

谁料这小子顿时眼睛一亮:“你怎的知道我阿兄也会做灯?”

沈隽:“……”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