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万湫启唇刚要开口教育,眼尖的姜颂禾一抬眼便看到了从厨房里端着一盆饺子出来的邱滢。
虽然90年代国内经济快速发展,肉类不再是仅为有钱人家供应的奢侈品,但是这个时代初期,普通人家还做不到顿顿吃肉、吃饺子吧。
“今天要来的是哪个亲戚啊。”姜颂禾把啃掉的鸡腿骨头放在一边,并嗦着左手指肚上的油渍,“他是很久才回一次吗?是哪个近亲?姑姑,还是大姨?”
“你怎么知道是亲戚来了?”姜万湫好奇问。
“要是爸爸你的同事,那妈妈绝对会做一桌子菜,再配上一壶酒,就不会单独做饺子了,”姜颂禾解释道,“毕竟在酒局上真喝起来,根本来不及吃后面的主食就醉倒了,给你们做饺子吃纯属浪费。”
“那万一没倒呢。”姜万湫问。
“没倒就做面吃啊,反正酒桌上最重要的是前菜和酒,主食什么的根本不重要,能垫饱肚子就是好主食。”姜颂禾说。
“那为什么你会觉得是好不容易回来的近亲啊。”姜万湫继续问。
“因为包饺子是印在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传统,除了大型团圆节日呢,它能出现的场合只有最高级别的欢迎和送别仪式。换句话说也只有近亲回来或离开,才值得包一顿饺子,”姜颂禾继续说,“咱们家,你、我都不走,可不就是有人回来了吗?”
“媳妇,你看咱闺女,说话一套一套的。”姜万湫看着忙进忙出的邱滢欣喜地说,“可真聪明。”
“是,”邱滢瞥了姜颂禾一眼,敷衍道,“她聪明到数学只考六分。”
“那也聪明,随你。”姜万湫说道。
“我也觉得。”姜颂禾默默附和道。
邱滢被气得没了脾气。
饭吃到一半,邱滢起身去厨房拿了个搪瓷盆出来,里面盛满了饺子。
“够吃吗?”姜万湫关切地问,“他们单位七八号人呢。”
“够了,他们又不是饭桶。”邱滢轻声说。
“不是饭桶也都是年轻小伙儿,饭量本来就大。”姜万湫担忧地说。
一直观察着两位的姜颂禾默默啃着自己的鸡腿,眼睛转得骨碌碌地。
许是亲缘关系的影响,穿越来的姜颂禾对原主的这两位亲人并没有太多隔阂,她故作乖巧地问道:“妈,你要出去吗?”
“是。”邱滢道。
“去……哪儿啊。”姜颂禾嘟嘟囔囔地说。
邱滢最宠这个小女儿,只要她表现得听话一些,她就生不起气来。
邱滢解释:“我要去警局见个人,你在家好好写作业,今天你们老师说你在班级里表现非常好,都会解……”
邱滢后面的话,姜颂禾一丁点没有听进去。
萦绕在她耳边的只有两个字——警局。
警局?
案子?!
尸体?!
口供?!
天助她也!
姜颂禾双目放光。
她把啃到只剩骨头的鸡腿举过头顶,自告奋勇道:“我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