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明代风云> 第十四章 早朝议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早朝议事(1 / 1)

明朝的常朝一般是凌晨五点左右开始。

在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他很快来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站着。

等了一会,见景泰帝还没到,从来没见过这阵势的朱齐,忍不住开始左右打量。

景泰期间的内阁地位已日益渐重,尽管此时的商辂为兵部二把手,正三品,但是由于入阁参预机务,反倒以第六名阁臣的身份,排在了文臣队伍的靠前位置。

随着午门外锦衣卫净鞭三响,司礼监太监兴安大喝一声“升御座!”

鸿胪寺官员开始唱礼——类似后世的一鞠躬,拜……朱齐虽未学过,但也能依着做了个像模像样。

看到底下朱齐手忙脚乱的样子,御座上的景泰帝皱了皱眉,碍于礼仪,那两个字终究没有说出口。

且昨日早朝因议事繁多,以致今日并无太多紧要政务需要圣裁。

直到文官队伍中站出来一位身穿绯红色官服,须发皆白的老者,跪在地上朗声道:

依《大明律》载:文武官员旷职废事者,轻则罚俸降级,重则削职问罪。

然其上任以来庸碌无为,致使卫事废弛,奸妄潜滋,实负圣恩。”

不明就里的文武百官纷纷将目光投向武官序列中的毕旺,都在暗自揣测这位锦衣卫指挥同知究竟因何事遭劾。

然而到了中后期,因风闻言事屡致滥劾,所以朝廷规制逐渐严格。

这时,满朝文武屏息以待,等的正是这句例行的问话。

王文当即躬身再奏:

其罪不可恕者,乃在安排东宫侍卫此等关乎国本的要务上,竟致刺客混入,昨夜险些酿成刺杀太子之大祸!”

由于宫中群臣就如同炸开的马蜂窝,交头接耳之声此起彼伏,殿中顿时充斥着低沉的嗡嗡声。

商辂闻言也是心下一凛,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站在前列的太子,心中暗忖:

朱齐闻言,脑中在飞快地思考:“可这毕旺究竟是何等人物?”

如今看来,这个平庸的锦衣卫指挥同知,竟被自己父皇盯上了?不知不觉,他已经逐渐代入了太子这个角色。

若是这弹劾的罪名坐实了,毕旺这官位怕是保不住了,轻则革职查办,重则下狱问罪,搞不好连脑袋都得搬家。

只见宁阳侯陈懋大步出列,声若洪钟:

曾将缉捕白莲教要犯之事推诿下属,致贼首脱逃,此等玩忽职守之辈,岂配位列朝堂?”

“臣兵部右侍郎章纶亦附议!毕旺贪得无厌,克扣校尉饷银,连火器保养银两亦尽数侵吞,致卫所武备废弛。”

毕旺站在殿中,脸色一阵红一阵白,额头上渗出豆大的汗珠。

毕旺其实心中清楚,东宫遇刺一事与他并无实质牵连,不过是朝中诸臣苦于无端可寻,借此为由以行弹劾之实罢了。

其他的大臣有些垂首敛目,有些若有所思,面上神情莫测高深,令人难以窥见其真实意图。

毕旺原本是他的忠实拥趸之一,先前趁着“金刀案”将与英宗有关的阮浪处理之际,同时对举报人锦衣卫指挥使卢忠进行打压,为的就是让毕旺能够以指挥同知(副手)之职顺利接管整个锦衣卫。

景帝犹豫了许久,太子的安危始终是个重大问题,下定决心将毕旺撤掉。

至于新任指挥使人选,景泰帝心中自然是有的。

他察觉到,除都察院王文为景泰帝心腹外,今日其余附议弹劾的群臣之中,大多数竟为今后明英宗复辟时的肱股之臣。

锦衣卫指挥使肩负皇城安防之责,如果换上一个敌方势力的人,那么对于景泰帝乃至他自己来说,都将是灭顶之灾。

早先忠心景帝的宣府总兵杨洪已于前年过世。

若毕旺下台,朝中竟再景帝无可用之人。

看来,年仅二十五岁的景泰帝虽然颇具天子威仪,终究欠缺了点经验,他会是朝堂之上这些老谋深算之臣的对手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