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记忆机器开始检索,与碗相关的画面犹如一张张相片在朱齐的脑中映过。
明代是陶瓷发展史中的最重要一段时期,由于御窑厂的设立,宫中瓷器种类十分丰富,可以说各类杯、碗都有其专门的用途,这一定不是巧合。
但有些地方还需要搞明白,这时候才中午,而脑海中画面的时间应该是晚上,时间信息对不上。
另外,太子遇刺身亡这类大事,朝廷高层一定会下令严查,甚至景帝都要亲自下场主持调查。
若是发现为太子中毒,史书并未记载一点蛛丝马迹?哪怕是英宗复辟后,删除掉“景泰四年,太子中毒身亡,景帝震怒,清洗若干势力”史书表述,但至少也应有许多人随之消失才对。
事出反常必有妖!看来自己这个东宫,定是千疮百孔,连犯罪现场都可以被伪装。
小朱同学不动声色地在表格中董平的名字下画了一个“D”,然后把纸折起来,放回衣服内兜,装作漫不经心地对董平说道:
虽说此时还是中午,他依然不敢贸然服用这碗燕窝!那是拿自己生命开玩笑,视频中的惨状他可不想亲身经历。
盯着他看的太子殿下,感觉从举止看不出来这货有什么异样,也并没有出现什么中毒症状。
“对了,今日是正月初几?”小朱同学随口提问,记得商辂早前说是正月二十五开讲的《中庸》。
皇太子生日也被定为千秋节,锦衣卫会布置隆重的仪仗队,文武百官都会在这天来到文华殿,列队为身着冕服的皇太子致辞祝福,宫中还举行盛大宴会招待百官共同饮食,仪式感极强。
他认为,需要做点什么措施来保证一下自己的安全了,坐以待毙是不可能的。
这计看来不怎么可行,不可行之处,很快被他的贴身宦官董平提出来了:
“这是什么破规矩?”小朱同学错愕,心想《大明会典》没提这事啊,“除非什么?”
“为了防止祸乱宫廷,除非陛下准许,成年皇子一律不得进入后宫!”董平压低声音,说道,“再说,您正月里不是去过请安了吗?”
董平心中暗自惊讶,来不及细思,赶紧回答道:“按规定也需要陛下征召才行。可殿下今日早朝不是也见到陛下了吗?”
但这让他陷入了思考,心里总觉得有点不对的地方,难道有什么重要事情漏考虑了吗?
“今日是二月初二,参加早朝,而后学习《中庸》……”
这么说,他很可能并没有一个半月的准备时间了。
看得在一旁的董平心中暗奇。
如果手里有一部手机就好了,小朱同学如是想。
这么倒推的话,只需要计算约120年的农历内容,计算量骤然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看着文华殿地上满满一地的稿纸,上面密密麻麻画着一堆不懂的符号和文字,董平满脸黑线在旁边磨墨,为了拿纸他已经遣人跑了两趟内官监。
书案上也杂乱地铺着一堆稿纸,只见小朱同学突然停下手中的笔,呆呆地注视着最上面的一张纸,右下角赫然写着“1453.3.21,景泰四年二月初二~”
“眼下是几时了?”掩下眼神中的慌乱,他抬头问旁边的董平。
说着,他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叫了一声,从太子殿下早朝下来到现在,董平也只喝了那一碗燕窝而已。
申时四刻就是下午四点,参考燕京纬度,大概只有2个小时左右就开始天黑了。
他下意识伸手一摸裤兜,想点上一根冷静一下,不料什么也没摸到,一惊之下才反应过来,时代不同了。
当务之急,是要安全地饱餐一顿,这个要求看似简单无比。但在这千疮百孔的东宫,和这极度敏感的日期,又变得不简单起来,任何食物可能都会存在中毒的风险。
他暗自打定主意,实在不行,就冒险去老朱或者杭皇后那里,命都快没了,哪管得了那么多礼法规矩。
据史所载,眼下距景泰易储才过了10个月,他死亡最大的获利者:原太子朱见深,现在的沂王。
“传下去,孤要在东宫与沂王共用晚膳!”小朱同学不敢断定凶手是不是沂王后面的势力,但是他知道,沂王后来活了很久,肯定没有中毒。
“谨遵殿下吩咐!”古人崇尚在太阳没落山之前吃饭,且皇太子和他皇子一起吃饭并不算违制,董平这次倒是很快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