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视频中的惨状,来自心底的求生欲占满了小朱同学的整个灵魂。
“孤闻蒙古各部长期觊觎我朝边境,屡屡对我朝臣民进行袭扰,宣府、大同百姓常年生活在刀锋铁骑之下,日子苦不堪言。
由于今天是普通讲读,仅有三人在场。为了简明扼要做个敌我识别,小朱同学干脆就单刀直入。
想到这,他手心里偷偷捏了一把汗。
商辂是正统年间的状元,是明英宗朱祁镇钦点的天子门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对英宗是有感激之情的。
但首先他是拥立英宗弟弟景帝朱祁钰登基的朝臣之一,后被提拔为翰林院编修,兵部左侍郎,再被批准进入内阁议事(虽说排名很靠后),去年又授翰林院左春坊大学士,还安排他为太子讲读课业,说明景帝对他足够信任,虽说不是圣眷正隆,却也是久沐天恩。
所以,商辂在两个兄弟皇帝之间仍存在一定回避心理,导致了他对前后两位皇太子的态度也很微妙。
迎着小朱同学的灼灼目光,只见他后退半步,一个头叩在地上,徐徐道:
正统年间,瓦刺大举犯边,烽烟蔽日,百姓受苦不堪。幸得上皇不畏强虏,亲帅六师出征,意在拯救黎民苍生,奈何偏信奸佞,致使圣断蒙蔽,功亏一篑,不可谓天子失德也。”
“然而,当今圣上受命于大明危难之际,国运维艰之时,启用耿直之能臣,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实属智略通神,仁德若天,乃天下百姓之福也!”
不过他倒也不指望三言两语就让这个侍讲官纳头便拜,初步判断属于个骑墙派,应该不是谋害他的人。
“先生目光如炬,能透过事实表面,直击问题实质。今帮孤解开萦绕在心的难题。”
结果小朱同学一下子扶了个纹丝不动,只好尴尬地自嘲道:“先生自己不起来,我可扶不起来你。”
“小孩哪有腰!看先生也累了,今日讲学就到这里吧,内容甚多,孤需要回去再温习几遍。”小朱同学连俗话都出来了,简单了解后,他对商辂兴趣并不大。
眼瞅已经是饭点,由于早上起太早,肚子里那点油水已经消耗殆尽,他准备先去食堂吃了午饭,再回去兵部机关上班。
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景泰帝即位后,才命吏部整顿兵部餐饮,几十个官员在新设的食堂分成几波轮流用餐,这才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
一路上,商辂还在回想今日的讲学对话,总觉得太子殿下今天怪怪的。
他甚至有点期待下次见面了。1
“方才那位侍讲官是谁?”
“回殿下,方才那位是兵部左侍郎商辂大学士呀,他可是前朝状元郎出身,听说是万岁爷钦点为您侍讲官的。”
由于没有系统接受过毛笔训练,整张纸上的字都写得歪歪扭扭。
“你进宫多久了,可曾习得写字?”表格中仅有一个人的名字,小朱同学很不满意,他知道明朝有的宦官是识字的。
原来只是一个二年级毕业生,朱齐指着桌子上的表格,说道:“你来,把你名字写一下!”
“叫你写就写,不要废话!”朱齐不好问他名字,自己不认识商辂就已经很奇怪了,伺候自己的宦官也不认识会更加怪的。
这董平和商辂几个字放在一起,差别有点大,不知道谁才是二年级毕业生,小朱同学再次汗颜。
“小人听说这燕窝乃从西洋引进的好东西,不仅安神补脑,还有强筋健骨的作用。
见到这碗的形状,朱齐眼前一亮,犹如被针刺了一下,整个人瞬间警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