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我在苏轼府上当厨娘> 第二十五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五章(2 / 2)

等苏轼粗略看完,一把将信纸拍在桌案上,咬牙切齿一字一顿道:“苏、子、由,你、给、我、等、着。”

辰哥儿忙在一旁问道:“怎么了?怎么了?”

圆娘捂脸,小声道:“大抵是叔父在编师父的段子,造师父的谣。”

“啊?”辰哥儿一时也呆愣住了,他嗫嚅了一下仔细问道,“那怎么办?”

圆娘窃笑,此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师父偷摸知便好,切不可外传!

辰哥儿一脸严肃的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圆娘将自己的信救了出来,锁在百宝箱里放好,她命知雪寻来一截水绿色的锦帛,自己亲自操刀,在上面写下一行歪歪扭扭的字:一雪前耻!

她将锦帛折了折,将字折在前面而后一把系在了额头上,她仍觉得不大过瘾,遂又裁了长条纸,提笔写道: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她叫着辰哥儿将这两个纸条贴在苏轼书房门前的立柱上,一副要奋发图强的模样。

惹得前来拜访苏轼的文人墨客们看到苏轼书房门前贴着的大作,俱都面面相觑,惊疑不定,心中暗暗揣测:这是苏公的眼疾又犯了?不然何至于墨迹粘连成这样?!

苏轼哪里知道,自己的弟弟只是喜欢编排自己的故事勉力后辈上进,自己的徒弟可是真的实打实在“败坏”自己的名声!然而,他豁达的很,得知文客们的风言风语后,他并没有将圆娘的豪言壮语撕下来,而是成天一副乐见其成的宠溺模样。

圆娘看着苏辙寄来的声韵书和初学诗时的感悟体会册子,心道: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两位唐宋八大家来教,她不信她学不会作诗!

然而,圆娘奋进了,辰哥儿却是傻了眼!他拉着圆娘一起启蒙读书,是为了让妹妹打扰他学习二人一并玩耍的,谁曾想妹妹一副头悬梁锥刺股的模样,比他学的还认真,这有点难绷。

妹妹发愤图强了,他还玩什么?少不得也得拿出书本来温习功课。

苏迈本就学习刻苦,回家一看弟弟妹妹小小年纪就安坐书房里认真学习的模样,受其激励,学得愈发刻苦起来,三个孩子散学回家日日在书房里卷,家里都清静了不少。

王闰之忧心忡忡的对苏轼说:“也不见孩子们歇口气,学得这么刻苦,别再累着了。”

苏轼道:“无妨,我和子由年幼之时亦是如此。”

王闰之微微诧异的看着他。

苏轼笑着打趣道:“夫人不会以为我是生而知之吧?!”

王闰之摇了摇头道:“世人皆传夫君过目成诵,是不世出的奇才,还真是未曾想到夫君年少时竟也这般刻苦。”

苏轼笑道:“世上书籍浩如烟海,即便我有过目成诵之能又岂敢说皆识的,咳……不说了,我也去读书了。”他抬脚刚走了两步又折返回来道,“夫人,将账上的余钱劈一半遣人给子由送去,他的俸禄微薄,需要养活的人口又多,他又一向嘴硬,喜欢挺着,怕是手头拮据了也不肯向我开口讨要什么。”

“哎!”王闰之应了,片刻后她反应过来道,“可是夫君,这个月你要勒紧腰带过活了。”

“嗯?账上没有余钱?”苏轼诧异问道。

“月月光。”王闰之叹了一口气道。

苏轼摸摸鼻子说道:“这个月的宴饮减少几场,活到老,学到老,我也要安心读书了。”

“好。”王闰之笑道。

深夜,苏轼坐在书房给弟弟写家书道:“你们叔侄探讨学问可以,阿兄有两点要求:其一不要败坏我的名声,有损我在乖徒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其二以后家书用楷体,圆娘才开始启蒙,认识的字十分有限。”

写罢,他常舒一口气,真是操碎一颗心呐。

他吹干墨迹和着凑出来的一百贯钱令人快马加鞭的送去陈州。

数日后,苏辙在陈州遥寄一麻袋黄花菜一斗黄梨干一箱泥泥狗两坛枣集酒,并附送两封信,其中给他的里面就一句话道:“阿兄,你是甘露雨,多谢。”而给圆娘的勉励信,又是厚厚的一封。

苏轼绝倒,不知这未曾见过面的叔侄俩怎么有那么多的悄悄话要说。

他看着面前这扎扎实实一麻袋的黄花菜陷入沉思,心里将煎、炒、烹、拌的技法都过了一遍,好的,接下来他们一家要掉进黄花菜坑里了,子由这个倒霉弟弟,到底种了多少亩黄花菜?!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