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圆娘还是想赚很多很多的钱,然后跟在师父身边整理师父的诗词文章,使其刊印成册,师父仙游之后她就选一块山清水秀的地方自立门户,平安顺遂的度过此生。
她半点没有想嫁张姓未婚夫的念头,依张氏那喜钻营的劲头,想必也看不上自己这一介孤女,两家的亲事告吹的可能极大,是以她并没什么特别的期待。
圆娘努力盘算了一下她自己的技能,嗯……等长大后先开个食铺练练手,反正她还小,钱可以慢慢赚。
理清思绪,圆娘的心境豁然开朗起来。
其他人早已去往别处玩逛,苏轼领着两小只喝完香饮子之后,又去犬舍给金猊奴买了一袋糠饷,两包肉干后便打道回府了。
还没踏进书房的门,砚秋就迎过来兴冲冲的说道:“郎君,陈州那边回信了。”
“哦?”苏轼眉尾挑的高高的,显然有几分意外,心里揣度着是不是子由那边家计困难,钱不够花了,他回头问问闰之家里账面上能省出多少钱来,一并给子由寄过去。
他边思索边接过包裹来打开一看,几本孩童启蒙的声韵书,皆是他和子由幼时读过的,一看纸面还新想必不是原本,大概是子由自己闲来无事誊默的。
他打开最上面的信封一读,信上极短一句话:红豆奶茶很好喝,奶牛拖去犁地很费劲,嗯,但还是多谢兄长了。
苏轼扶额,那奶牛……是给他犁地用的吗?
薄薄的一张纸,没了。
他的目光落到包裹上,发现还有一个厚厚的信封,上面写着:圆娘亲启。
苏轼将信封递给圆娘道:“你的。”
圆娘万万想不到里面还有自己的事儿,她受宠若惊的接过信封,拆开一看,啊!苏辙的亲笔信!!啊啊啊!!!苏辙居然给她写了亲笔信!!!圆娘错愕的小脸上满是惊喜!!
再仔细定睛一看,大条了!!她现在算半个文盲,而苏辙又是写的行书,她看得磕磕绊绊的,哪里看得懂?!只能靠猜!
第一张纸是苏辙提到了“无人共吃馒头”的典故,控诉其兄促狭本性,让圆娘不必介意她师父的看法,有疑难问题怕被师父取笑的话,可以写信问他这个做叔父的,他一定言无不尽的!
第二纸,她有好些个字认得磕磕绊绊,甚至连大概语意都不大能猜得出来,她坐在竹椅上抓耳挠腮半晌,最后求助性的看向辰哥儿。
辰哥儿虽然比同龄人多认识不少字,可还是有不识得的,两小只脑袋凑一起,费劲巴力的辨认着。
苏轼支颐,悠闲的问道:“要不要我帮忙?”
两小只异口同声的拒绝道:“不要!”,二人担心的事情却并不相同,圆娘看第一张纸上苏辙吐槽了不少他哥少年时的荒唐事,她担心第二张纸上有什么,再影响兄弟二人的感情,虽然说并不会!而辰哥儿只是单纯的好面儿,不想在圆娘面前露怯。
两小只皱着眉头继续猜测道:“这应当是个书字,什么奋识什么天下字……”二人一头雾水的对视一眼,懵懵互问道,“什么意思?”
二人又一并摇头道:“等阿兄回来请教他?”
苏轼握拳掩唇,偷笑道:“发奋识遍天下字?”
两小只闻言双眼瞪的圆溜溜的!!
圆娘眼疾手快把信纸叠巴叠巴塞进袖口里,好奇问道:“师父,这句话是不是跟您相关?”
“嗯?什么意思?”苏轼疑惑问道。
本来圆娘还没记起来,经苏轼之口吟出这句话的时候,她突然想到一个典故,说是苏轼年少时自负才学,发誓要“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有一天遇到一个来苏家拜访的老人看见此对联后,掏出一本晦涩难懂的书来递给苏轼,苏轼发现上面有许多生僻字不认识,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羞愧之下在原有对联上各添了两个字,改为“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圆娘之前对这则典故深信不疑的!可自从听了程夫人的故事后,圆娘已经不大相信这则典故了,程夫人是个极大气极重视子女道德修养的母亲,培养不出太浮躁轻狂的子嗣来,是以她对这则典故产生了怀疑,但苏辙又将这个对联明晃晃的写在了信纸上,她就懵了,暗戳戳的来找苏轼求证。
圆娘轻咳一声,弱弱的将这个典故说了出来,苏轼忍俊不禁的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为师读书多年,岂会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怎会自负轻狂到这般模样,可见是世人讹传所致,嗯……也有可能是新党那边造的谣。”
圆娘抿嘴笑:“也不见得。”
苏轼脸色一变,他变戏法似的从圆娘袖里将那厚厚一沓信纸顺走,站起身来翻看。
他生的高大,圆娘踮脚去够都够不到,瞬间急得团团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