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睿再也没有回复,她或许就是在那个晚上出了事故。
看得出,这个世界的“祁霁”姐妹俩感情很好。在原来的世界里,祁霁没有家人,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这种家人间的羁绊让她觉得很新奇。
背完通讯录,祁霁翻查起别的信息。终端内几乎包罗了所有与原主有关的生活记录:每月账单、购物记录、入职体检……
这些资料显示,祁霁与姐姐祁睿在十个月前被拉进了新内城,原本就是科研人员的祁睿通过了笔试和两轮面试进入新内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而拥有异能的祁霁则经过几个月的培训入职了先遣团。
还没看完所有资料,智能终端手环收到了一条新消息,来自新内城大学生科院林茂昌教授。
这位教授是她姐姐祁睿所属实验室的导师。
【祁睿的妹妹祁霁:
你好。
得知祁睿住院的消息,我们实验室全体人员悲痛万分。
可祁睿不知何时才能出院,实验室内工位又实在短缺,只好麻烦你尽快来一趟新内城大学主城校区生科院417实验室,将她工位上的个人物品收走。
如有事不能前来,三天后我们会把其个人物品当做废品处理掉。】
***
新内城大学主城校区占地面积很大,生命科学学院在它的东南角,是一栋七层楼高的实验楼。
根据资料记载,六十年前,如今也被称为建城1年,五百万人一觉睡醒,发现自己身处于这座与世隔绝的城市,城市的边缘是无法破坏、也无法飞跃的高墙。
城市里会随机出现崩坏区域,误入崩坏区域的人们往往凶多吉少。不仅如此,崩坏区域还会一点一点地蚕食安全区域,不断扩张领地。建城1年至建城12年间,平均每年死于崩坏区域的人数约有二十七万人。
每年的一月一日,又会有一批新的人进入城市,补齐五百万人的缺口。
建城13年,先遣团成立。先遣团由异能者组成,主动进入崩坏区域,对其进行修复。此后,每年死于崩坏区域的人数骤减,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年也没有超过七万人。
在城市出现初期,新内城大学的主体建筑就已经存在了,包括食堂、寝室楼、体育馆、教学楼和各专业学院楼等,基础设施齐全。在生命科学学院里,甚至已经备好了各类研究器材。
一开始,这片建筑群不过是大家流浪的居所。后来,人们选出新内城领导组织,成立官方政府,领导统筹这座城市,由此产生了秩序。
这片大学建筑群被命名为新内城大学,从零开始组织招聘、招生,正式成为一所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的教育机关。
值得一提的是,新内城里的其他建筑,包括祁霁所住的职工公寓,也都是当时就已经存在的。整个城市就像是一个开发商跑路的精装房,只等着被选中的五百万人拎包入住。
在收到林茂昌教授信息的当天下午,祁霁就出发前往了新内城大学主城校区的生命科学学院。
她姐姐祁睿工作的实验室是生科院417实验室。实验室大门紧闭,门上贴着一张写着“推销勿入”的A4纸,纸张边缘有些泛黄,看上去有点年份了。
祁霁敲了敲门。门内传出一个不耐烦的声音:“敲什么敲?没看见推销勿入吗?”
祁霁答话:“我是祁睿的妹妹。”
过了一会儿,门开了。门里站着一个皱着眉的男生,身穿白色实验服,戴着一次性蓝色医用实验口罩。
他皱着眉,没好气地说:“祁睿工位在学习室,进门左手第一张桌子。找不着就问别人,我急着要去鼠房呢。”说完指了指学习室的门,就火急火燎地走开了。
学习室是实验室里的一个子房间,门敞着,安安静静的。
进了门,祁霁发现,与其说学习室很安静,不如说它其实是很压抑。零星几个人坐在自己的工位上,面无表情地翻看着眼前屏幕上的文献,连祁霁这个陌生人的进入都没让他们的视线发生偏移。
姐姐祁睿的工位很好认,进门左手第一张桌子,上面还摆着姐妹俩的合照。照片里,祁睿搂着妹妹,两个人的笑脸亲密地贴在一起。
祁霁不知道祁睿的个人物品里哪些重要,哪些可以丢弃,索性把所有东西统统带走。好在祁睿的物品也不多,勉勉强强装满了一个书包。
正要离开时,有两个人在学习室门口吵了起来。
祁霁认出其中一个人是祁睿实验室的导师林茂昌——她上午刚刚看过他通讯账号上的证件照头像。另一个人是一个年轻女生,扎着高马尾,戴着一副厚重的黑框眼镜。
林茂昌一脸不耐烦:“和你说了多少次了,非直系亲属不能休丧假!你实验进度这么慢,不想着废寝忘食地赶上,还琢磨着要休假,哪有这样的学生?”
高马尾女生拦住他,泪眼婆娑:“老师,真的求求你,我保证以后一定会加紧补上实验。”
她试图唤起导师的同情心:“我和我表姐从小一起长大。她是先遣团的队员,前天执行任务的时候去世了,我真的很想送她最后一程。”
可惜林茂昌明显是个铁石心肠的人,他板着脸:“这没得商量!我给你开了特例,明天小刘也要请假,后天小李也要请假,那怎么办?你去参加葬礼,她就能活过来不成?有那时间还不如多看几篇文献。”
就在这时,楼道里的灯光倏然闪了闪,发出滋滋的电流声。
下一秒,灯光骤灭,眼前一片漆黑!视觉系统还没来得及提高对暗光环境的敏感度,祁霁看不见任何东西,只感觉到天旋地转,仿佛失重一般,连站立都无法维持。
她失去了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