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郡汇合而来的许褚按刀行于左侧,而祝融则是行于右侧。
“陛下万年。”
“大汉万年。”
早就汇聚于襄阳的文武尽皆作揖而拜。
左右列阵的将卒,更是奉武扬戈,眼眸中满是炽热之情。
如今,刘牧贵为天子,少行冲锋陷阵之事,但他们有不少人,曾见过携纛入阵之景。
在他们心中,论天下骁勇者,无人能出天子其右。
“免了。”
“行军打仗,勿拘泥于俗礼。”
刘牧提着衣袍,淡笑道“荆州各军的辎重可备齐?”
“陛下。”
夏侯惇连忙出列,恭敬道“西府军第四军团的辎重已经备齐,介士,护商,建武还差三个月的粮草,预计十一月中旬便可运输至荆州,并且分配辎重从卒。”
“可。”
刘牧走向帅帐,侧目道“杜卿,瀛州风景如何?”
“大汉之地,风景自是极好。”
杜景不卑不亢道“待天下靖平,陛下统御四海,令八荒宾服,便可巡大汉各州之景,登泰山而祭!”
“朕怕是没闲暇之时。”
刘牧摇头失笑一声。
为天子者,躬耕天下以为先。
如今的他,与曾经的刘宏没什么区别,皆是一宫之主而已,鲜能巡天下各州。
“天下终有长平之时。”
贾诩笑劝道“陛下还需巡视各州,体恤百姓之情,方可知大汉兴否!”
“怎的?”
“一个个如此说话?”
刘牧迈入帅帐之内,淡淡道“可是有什么不决之事?”
顷刻。
帐中寂静无声。
只余下众文武一阵阵呼吸声。
刘牧掀袍入座,目光落在李宣的身上。
文武有亲疏,一些秘事不能启奏,有僭越之嫌。
但是,监州尉是他的耳目,更是监察天下的利刃,岂能遮掩大事。
“陛下。”
李宣深吸了口气,从左侧案几上抽出一份帛书呈上,恭敬道“昨日,长沙郡来人,奉送帛书名刺!”
“益阳长公主?”
刘牧靠着大椅,并未取过帛书。
但,眸子中的冷意却令众文武不由胆寒。
益阳长公主他们并不熟悉,甚至征讨荆州之前,极少人知其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