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烟在林家屯地道下面的溶洞穹顶聚成铅灰色的云,山本的武士刀插在地道的石缝里嗡嗡震颤。
“天雷叔...看到了吗...“赵旌旗的箭袋已空,鹿皮靴踩着山本的金丝眼镜。
地道外传来零星的枪声,幸存的鬼子正往县城方向溃逃。
清晨的阳光刺破云层,林家屯已成焦土。
二十七个新坟沿烧焦的谷仓排开,每块木牌都用刺刀刻着生辰。
这是小栓子用弹壳刻的,他爹的棺材里只埋了半截焦黑的腰带。
“拿酒来!“赵旌旗突然踹开半塌的祠堂门。
午后时分,黑匣子山飘起招魂幡。
“按住他!“临时手术棚里,老林头的腿骨穿刺而出。孟小东用缴获的手术钳夹住碎骨,赵旌旗往伤口撒火药灼烧止血。汉子咬断的半截舌头混着血沫喷在少女衣襟,她却眼都不眨地扎紧止血带。
“先留活口。“孟小东的声音像淬火的钢,“让他修工事赎罪。“少年不甘地松手。
孟小东爬上瞭望塔,战术目镜扫过县城方向。
屯东头的晒谷场架着七口铁锅,牛大壮正带人熬煮松脂——这个曾被山本打断三根肋骨的铁匠,如今是民兵队火器组组长,粗粝的手掌正将铁皮卷成土手雷外壳。
孟小东的战术目镜扫过庭院。跛脚铁匠周老四正教新兵拆卸歪把子机枪,缺了半根食指的右手捏着撞针讲解卡壳处理;
“粮食才是大问题。“老村长林满仓拄着枣木拐杖走来,烟袋锅指向西厢房。几袋发霉的高粱米堆在墙角,旁边是半缸掺了麸皮的玉米面。“全屯两百七十三张嘴,撑不过十天。“
“赵姑娘!“马背上的精瘦汉子滚鞍而下,腰间牛皮鞘里别着把王八盒子,“俺是漆园县交通站的周砚池,带了些见面礼。“他掀开骡车油布,二十盒盘尼西林在晨光中泛着救命的蓝光。
鬼子在涡河码头新建了物资仓库,守备中队每周三换防。“刀尖停在某处山坳,“这里有条猎户小道,能绕开碉堡群。“
用弹壳在墙面上勾勒出路线:“劫了这批物资,或许能解燃眉之急。“孟小东忽然转头看向赵旌旗,“县城周边的情况你比我熟悉,就让周队长带人配合你摸清鬼子的换防规律,我要精确到分钟。“
屯西头突然爆出争吵。新兵李二牛揪着周老四的衣领怒吼:“凭啥克扣俺家口粮!“铁匠的独眼泛着血丝,手里的粮斗还粘着霉变的米粒:“伤员每天多二两高粱,这是规矩!“
薄暮时分,孟小东在溶洞深处召开作战会议。
“兵分三路。“孟小东的刺刀尖钉在码头方位,“老周带爆破组毁掉鬼子的发电站。“刀锋转向东侧公路,“春妮扮成难民混进劳工队。“最后停在城西军营,“我和旌旗带人端掉军火库。“
子夜,孟小东独自调试着电磁步枪。月光透过裂缝洒在枪身裂痕上,纳米修复层正在缓慢再生。赵旌旗的脚步声混着药香靠近,她刚给重伤员换完艾草绷带。
孟小东的指尖划过法币水印:“时间等不得我们,乡亲们的肚子要填,在过些日子入冬之后日子将会更难过。“
孟小东望着穿梭在工事间的身影,忽然想起穿越前教官的话:“真正的火种,不是武器,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