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在千恩万谢中离去的魏相等人,刘弗陵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弧度。
此人亦是霍光的附庸,在先帝刘彻一朝便曾担任右辅都尉,官拜右扶风,到了刘弗陵这一朝,才在霍光的举荐下升为廷尉卿。
故而在历史上等到桑弘羊被处死后,他又在霍光的帮助下官拜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
值得一提的是。
如此算起来,西汉亡国的根怕是早在刘弗陵这一朝就已经埋下了。
非但令后世权臣行废立皇帝时,往往以往往以“行伊霍之事”作为掩饰,还令天下王公贵族与天下士人彻底对皇室失去了敬畏之心,如此才孕育出了王莽这样一个以臣子之身篡位称帝的祸患……
刘弗陵确定一定以及肯定,魏相做不成这个廷尉卿。
而桑弘羊依仗多年功劳,为族内子弟求官同样不能得偿所愿。
不可能!
如果是个郎中那样的低级郎官,霍光不愿因这点小事得罪这些贤良文学,或许还会做个顺水人情,甚至再多给他们一些好处加以拉拢。
因此,如今魏相心中有多兴奋。
挡人财路,如杀人父母。
经历过此事之后,魏相这辈子只怕就算是死,也绝对不可能被霍光收入麾下,自此只能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这一边了。
次日一早,霍光照例去了尚书房。
同时这二人在后来也都位列麒麟阁十一功臣,分别列于第二位和第三位,并在霍光去世之后,先后接替他担任大司马大将军一职。
反正历史上汉宣帝刘询在霍光死后削弱霍氏,最后将霍氏族灭的时候,这两个人并未牵扯其中……
见霍光进来,两人立刻放下毫笔起身行礼。
霍光摆了摆手,随后在主位上坐下,一言不发的翻阅着那堆已经经过审阅的奏疏,微微蹙着眉头似是有些闷闷不乐。
原本“盐铁之议”是多好的阳谋啊,结果被刘弗陵那个孺子那么乱搅和了一通,非但没有达成他的政治目的,还让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还有昨日弹劾丁外人的事也是……
但想到刘弗陵在这些事中的表现,霍光依旧气不打一处来!
没有一点自己的判断,不能洞悉事情的利弊,还轻易受人妖言蛊惑,甚至被人当枪去使,这才是最不应该的事情!
莫说我不愿还政于他,就算等他到了加冠亲政的年纪,为大汉国祚着想,我也断然不能还政!
大汉决不能亡在我的手中!
心中想着这些的时候。
就在这时。
外面传来一声唱喏:
听到“陛下手谕”四个字,霍光左眼皮当即疾跳了几下,仿佛应激了一般弹跳起来。
这个孺子在“盐铁之议”上封的那干侍中没几个好东西,他莫不是又受了谁的蛊惑在搞幺蛾子?!
于是霍光深吸了一口气稳住情绪,方才对外面说道:
“诺。”
“见过大将军。”
“大将军,这是陛下亲笔书写的手谕,请大将军过目。”
霍光不动声色的点了点头,示意韩增上前从魏相手中取走了简牍传递过来,摊开看了一眼。
“嗡——!”
这回他是真的整个人都麻了!
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尽管心中已经愤恨到了极点,他也依旧喜怒不形于色,只是缓了一阵之后,才上下打量着魏相:
这话什么意思?
就算此前对霍光了解不多,最近这几个月他居于长安,也听了不少相关霍光的事迹,对霍光在朝堂政事上的份量有所了解。
与此同时。
他们本就嫉妒魏相的一步登天,见状当即有人阴阳怪气的道:
他们晋不晋郎中已经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