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根据穹虚宗开门收徒的日期来计算,如果李青龢想赶上这场修仙盛会,就需提前两个多月出发。他将从西漠洲的最东边,长途跋涉至最西边的西崑山脉,那里正是穹虚宗所在地。这一路横穿整个西漠洲,距离将近六千里,不仅路途遥远,对于初次远行的李青龢更是困难重重。
临行前的那个夜晚,晚饭后的宁静一路延续到深夜,此时,大多数人都已沉浸在梦乡之中,唯有李青龢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他蜷缩在薄被里,百无聊赖地数着窗棂漏下的光斑,远处更夫那沙哑的梆子声悠悠传来——子时三刻,正是凡人酣睡的好时候。
“吱呀——”门轴转动的细微声响,在这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让李青龢浑身一紧。只见父亲披着半旧的葛布衫,静静地立在门槛外,手中掌心油灯的昏黄光线,将他脸上的皱纹映照得如沟壑般深刻,岁月的痕迹尽显。
“爹,你怎么还没睡?”李青龢轻声问道,声音里带着一丝疑惑与关切。
“龢儿,起来,拿着锹,跟我到后院去,有要事。”父亲的声音低沉醇厚,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李青龢尽管满心都是疑惑,但看到父亲那严肃的表情,他直觉此事必定非同小可,绝非寻常。他摸黑套上鞋子,内心隐隐的出现了不安与期待。
这三个月来,父亲总是用那种欲言又止的眼神望着他,就像此刻父亲穿过药圃小径的背影,仿佛背负着千斤重的秘密,神秘而又沉重。
榆树下,父亲突然停下脚步,脚下的枯叶在布鞋的踩踏下打破了夜的宁静。他弯腰拨开一丛野菊,露出下方泛着青苔的板石。李父指挥儿子从板石处开始挖土,约莫挖到三尺深时,李青龢手中的锹尖猛地一顿,像是撞上了什么硬物。
“小心点......”铁锹撞上硬物的沉闷声响截断了父亲的话音。父亲见状,突然单膝跪地,十指深深插进潮湿的腐殖土中,动作急切而又小心翼翼,仿佛在挖掘着什么稀世珍宝。不一会儿,他捧出一个物件,那物件裹满了泥土,看不清本来面目。
回到李青龢的房间,父亲用铜盆洗净双手,解包裹的动作虔诚得如同在拆解祭坛上的供品。当那个灰扑扑的布袋现出全貌时,少年紧张得甚至能听见自己喉结滚动的声音——这,不正是师父曾讲述过的储物袋吗?锦缎表面浮动的云纹,与师父描述的分毫不差,神秘而又充满吸引力。
“龢儿,十年前我在断魂崖采七星草......无意间发现了它。”油灯突然爆了个灯花,仿佛也在为这个神秘的故事增添一份神秘色彩。
“拿回家,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没有打开或者损坏它,数年后,通过多方有意无意的打听,才明白这是仙家所用的储物袋。”父亲缓缓说道。
李父语重心长地叹了口气,继续说道:“当我知道它的珍贵与不凡时,我也深知世间人心叵测,若将此物轻易示人,只怕会引来贪婪之徒,甚至可能招致无法预知的灾祸,所以一直小心翼翼地保管至今,没有告诉任何人。”
一旁的李青龢听闻此言,心情激荡不已。记得师尊曾不止一次提到过空间宝物和储物袋,储物戒指等,包括仙人们是如何存储各类宝物、药材以及修行秘籍。在修仙世界里,拥有它,便能在修行之路上多一份保障,当然储物袋只是最低价的空间宝物。
此刻,李青龢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按照师尊传授的方法,引导自己的元真渗透进袋子内部,与储物袋产生微妙的共鸣。刹那间,他看到这个储物袋,内部空间大约有一丈见方,一件件被封存已久的物品在他眼前逐渐显现,又从中缓缓取出……
“竟然如此简单......”李父目瞪口呆,不可思议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他那历经沧桑的眼眸中闪烁着无法掩饰的震撼。这个让他费尽心思、尝试各种方法也无法开启的神秘袋子,在儿子手中竟如信手拈来般轻易解开,这份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他不禁对儿子的能力刮目相看,也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被移出的物件逐一映入眼帘:十块石头,其上似乎流转着淡淡的荧光,李青龢敏锐地意识到,这应该就是师尊口中提及的灵石,蕴含天地灵气,是修炼者不可或缺的修行资源之一,也是修士交易的支付货币。修真界将灵石划分为四个等级:下品、中品、上品以及极品,而传闻在那之上,还存在着一种超凡入圣的存在——仙晶。
储物袋里面还有三个精致的玉盒静躺在那里,玉盒通常被用来储存珍贵药草以防止药性流失,但也不排除会承载其他稀世珍品的可能性。两个古朴的丹药瓶,一把短剑,以及一块玉简。
李青龢轻轻拿起玉简,认真地将玉简置于额头,只看到“万象朝真”四个字,后面内容竟然无法查看。三个玉盒内空空如也。随后,他将注意力转向两瓶丹药,逐一翻看瓶子外面,并没有标注是什么丹药。看来只能等到加入宗门后再鉴别了。
父子俩对视片刻,李天锦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深吸一口气:“这些东西在我手里没什么用,说不定还会惹出麻烦。既然你已经决定走修仙这条路,那你就带走吧。路途遥远,不知会遇到什么艰难险阻,万事小心为上。我一个凡人,不能陪你前往,即便陪你去,也只是累赘。好在你如今已入修仙之门。”
李天锦顿了顿,目光深邃,仿佛穿越了岁月的长河,缓缓说道:“古语有云,‘行远自迩,登高自卑’,意思是无论走多远的路,都要从近处开始;无论爬多高的山,都要从低处起步。修仙之路漫长而艰险,你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切勿急功近利。古籍里也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只有心怀沉稳,才能在修行中走得更远。记住,欲速则不达,心浮气躁只会让你陷入困境。”
李青龢点了点头,认真地听着父亲的嘱咐。接着,他将自己的大部分物品移入储物袋,只留下常用的少部分放在背囊中,以备不时之需。把这小小的储物袋,放在贴身内衣口袋,以免被人发现或打斗时掉落。
父子俩又聊起了一些往事,那些平凡却又温暖的回忆在夜色中显得格外珍贵。最后,李天锦再次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孩子,修仙之路不仅是对身体的磨砺,更是对心灵的考验。俗语说的好,‘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保持一颗坦荡的心,不为外物所累。记住,你的根在这里,无论走多远,都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李青龢望着父亲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睛,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爹,我会记住的。您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这简单的话语,却蕴含着他对父亲的承诺与感激。
第二天天还没亮,李青龢就悄悄起身,穿过静谧的村庄,来到山坳中的爷爷墓前。墓碑上,爷爷的名字在晨曦中显得格外庄重,仿佛在诉说着他一生的故事。他跪在碑前,轻轻叩拜,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爷爷,孙儿要去修仙,今天就要走了。”他轻声说道,仿佛爷爷还能听到他的声音。他记得爷爷曾说过:“天地之间,万物皆有灵。修行之人,需心怀敬畏,方能走得长远。”
李青龢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儿时的画面:爷爷坐在藤椅上,微笑着看他玩耍,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总是温暖而有力。他记得五岁那年,有一次仰着小脸问爷爷:“爷爷,村里人都说李三叔是我们村最强的人。我也要长大变成最强的人保护爷爷,那怎样才能算最强呀?”
爷爷摸着他的脑袋,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缓缓说道:“真正的最强,不是打败所有人,而是守护你最在乎的人,哪怕拼尽全力。”叩拜完毕,李青龢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缓缓往家的方向走去。
回到家中,母亲已经做好了早饭,热气腾腾的粥散发着家的温暖,那是母亲的关爱与牵挂。吃完早饭,他再次跪在父母面前,深深磕了三个头。抬起头时,他看到母亲悄悄抹去眼角的泪水,父亲则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中满是信任与不舍。这简单的动作与眼神,却饱含着父母对他无尽的爱。
山路上晨雾弥漫,如梦似幻,仿佛是修仙世界的入口。少年背着行囊,踏上了通往未知的旅程。他回首望向村庄,心中默默念道:“待我修仙有成,必会守护家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