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镇上,四月飞絮。
仪门前,夏祈在一棵大橘树下摆了个书摊,贩卖一些志怪小说与县志辑录。前段时节春雨连连,这批书籍沾了湿潮,上面的墨迹尚未干透,墨气仍有些重。如今微风一吹,里面的水墨江湖仿佛能从书页间冲杀出来一般。
“老板,可有洞庭的县志文集?”
此时正值晌午,夏祈在为笔下的一篇文稿挠破了头。听见声音,他愣了愣神,抬头一看,便看见一位身着紫色衣袍的中年修士,正立于书摊前,斜眼打量着自己和他笔下的文稿。
他连忙站起身来,笑迎着回答道:“有的有的。这是最新修订的手抄本,客官可以先看看。若是觉着喜欢,只需五两银子即可。”
夏祈一边说着,一边熟稔地从书丛中抽出一本蓝封的册子递了过去。
那紫袍修士腰间挂着一柄缠着辟邪红绳的长剑,脸上还留了两撇八字胡。面相看上去像是个刻薄难缠的,但没承想,行事快人快语。
他挥挥手,直接说道。
“不用了,我就拿这一本。”
“好的,那客官还需要看看其它的吗?”
“不需要。”
修士掏出五粒白银搁置桌上,径直把书收进怀里,便转身大步离开了。不愿多说一句废话。
夏祈注视着对方离去。
刚一回头,便发现桌上的那五粒白银,忽然变成了五块不值钱的烂石头……
拐过街角。
紫袍修士的身形大摇大摆地出现在了另一条街上。
他慢悠悠地从怀里拿出那本刚刚“买”到的《洞庭县志》,手指捻着鼠须,脸上俨然换上了一副小人得志的奸猾模样。
“哼哼,凡夫俗子。”
他从南方偷习而来的这一手金银术,对于这些街边路摊,简直屡试不爽。
虽然修士一般不缺这几两碎银,但是他偏偏喜欢这种戏弄凡夫的乐趣。一路上,他走来到洞庭镇这边,几乎没有花费过多少银钱。
都是能骗则骗!
欣喜过后,紫袍修士很快便收起脸上笑容,平复了一下心绪。
他翻开那本《洞庭县志》,搜寻着上面有用的信息。
他听闻此地不久后将有一场造化,所以特意赶来此地。
书上说:此间天下共分四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而在南赡部洲的梁国南部,有一小镇,名为洞庭。临近梁国白城,受白城府衙管辖……
洞庭一词的由来,乃源自本地信奉的一位龙王,洞庭君。
又有镇上流传的一个传奇小说《柳毅传》中记载,说洞庭最初本是一处湖泊,龙王居住其中才得其号。
然而,洞庭镇存在了千百年,如今方圆百里,除了附近一条形似“之”字的之江大河以外,却从未有人听闻关于此湖的确凿记载,山水堪舆之间更不见有传说中的大湖。因此传奇中所说的湖泊,镇上百姓以为大概系小说家杜撰之言尔……
镇上从来都信奉洞庭君,于灵虚广场上自古修建着一座古庙,名为龙王庙。历代供奉,香火不断。并且每隔一甲子年岁的谷雨时节,那位龙王便会显现人间,翻一次身。于是镇上居民就决定在当天举行一场盛大的“游龙庙会”,以迎接龙王,祈求庇佑下一个甲子江河稳定,五谷丰登。
而每逢这时,镇上便会非常热闹,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修仙者们前来观礼,来此祈福,寻求机缘。今年刚好满一甲子,近来镇上家家户户,已经在提前开始操办。来此参加庙会的外乡人也多了起来。
不过随着庙会在即,镇上近日也多了些奇怪事。
据说有位外乡修士刚刚入镇不久,在潜景街上闲逛,途径尽头的牌坊之际,莫名其妙地就遭遇了一头吊睛白额的白虎山君扑杀。
那修士身着紫袍,腰间红绳长剑,脸上留着两撇八字胡。精通一门金银骗术,平生常以戏弄贩夫走卒,欺诈凡俗为乐。当时他走在街上,手中拿着一本刚刚骗来的地方县志,正看得入迷,不知不觉间便走到了潜景街的牌坊前……
“啪!”
紫袍修士看到这里忽然就合上了县志。
他满眼疑惑地看着外面线装书封上的确写着“洞庭县志”的四个大字,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愣了愣神。
“……这里面怎么会写到关于我的事情?”
这时,他才恍然发觉,自己耳边周围的吆喝喧哗声似乎全都消失了。
他连忙抬头一看,发现天色已临近黄昏,街上的行人皆已不见了踪影。而自己在不知不觉间,竟真的走到了街道尽头。
而在他面前的,正是一座牌坊!
“潜,景,街?不对劲!”
紫袍修士皱着眉头,他从未遇到过如此古怪之事,一时间分不清楚自己这是中了什么法术。
只能再次打开县志,迫切地往后翻查线索。然而,文字刚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后续全然一片空白。
“竖子,竟然敢暗算于我!”
紫袍修士倏地反应过来,破口大骂道。旋即迅速拔出长剑握在手中,警惕防范着周围环境。
一边小心翼翼地往后回退,尽可能地远离那座牌坊,一边四处观察,寻找脱身的时机。
然而,就在他刚想要施展身法逃离此地之际。
“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