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香江1945农业帝国> 第二十一章:市场调整与航运筹备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市场调整与航运筹备(1 / 1)

1945年12月12日,香港的清晨弥漫着一层薄薄的雾气,街道上的人们在寒意中忙碌着。

随着种植空间里作物的不断产出和市场需求的逐渐稳定,林峰决定对番薯的出货量进行调整,将其减少到十万斤每天,价格则保持每个0.1港元不变。

与此同时,大米的供应也按照既定的计划进行着,每天每个店铺供应2.5万斤,售价为5港元每斤。

在物资供应调整的消息传开后,香港的街头巷尾都充满了关于此事的讨论。

“哎呀,还好价格没涨,这番薯虽然不大,但能填饱肚子,我家孩子可喜欢吃烤番薯了。”旁边一位妇女回应道,脸上露出庆幸的神情,“不过出货量少了,不知道后面还能不能像以前一样随便买到。”

“是啊是啊,以前有钱都买不到粮食,现在好歹能吃饱了。”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这出货量一减少,会不会后面物资又紧张起来啊?”一位年轻的工人担忧地说道。

这些民间的讨论,很快就传到了林峰的耳朵里。

他和团队成员们再次开会讨论,确保目前的调整不会对市场造成不良影响。

《香港时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一篇题为《香港物资供应调整,民生保障持续推进》的文章:“近日,香港市场物资供应出现新变化,由爱心人士林峰供应的番薯出货量减少至每日十万斤,价格维持每个0.1港元不变,大米则每日每店供应2.5万斤,售价5港元每斤。据悉,此次调整是基于种植规划及市场供需的综合考量。自林峰先生向香港供应物资以来,极大地缓解了战后粮食短缺的困境,保障了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与此同时,林峰先生主导的东方航运公司正紧锣密鼓筹备中,有望为香港的物资运输及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这些报纸报道进一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人们对林峰及其团队的行动充满期待,也对香港未来的发展前景多了一份信心。

陈海在美国监督着自由轮的维修工作,他每天都会前往维修船厂,仔细检查每一艘船的修复进度和质量。

船体的裂缝被精心修补,老化的机械设备被更换,导航和通信设备也经过了调试和更新。

他们开始着手规划自由轮回国后的运营航线和市场策略。

“林先生,我们的自由轮一旦回国投入运营,首先可以利用它们运输香港急需的物资,比如建筑材料、工业设备等。目前香港的重建工作正在加速进行,对这些物资的需求非常大。”林晓峰在会议室里,对着林峰和其他公司成员说道。

一位管理人员提出了自己的担忧:“可是,目前国际航运市场竞争也很激烈,我们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在讨论航线规划时,陈海从美国发来了一些建议。

林峰和团队成员们认真研究了陈海的建议,最终确定了几条主要的运营航线。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轮的维修工作逐渐接近尾声。

他知道,这些船只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为东方航运公司的发展和香港的繁荣贡献力量。

市民们对林峰和他的团队充满了感激之情,他们知道,正是这些人的努力,才让他们在战后的艰难时期能够吃上饱饭。

东方航运公司的即将启航,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香港未来发展的道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