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民国时期国立同济大学吴淞校区校门)
一处咖啡馆内,宋志轩和若璃坐在一个小桌前。
“志轩,听说了吗,咱们的学校被日本人轰炸了。”
“电气间,材料实验室、生理学院,以及我们的宿舍还遭到了日军的炮击。”
“本部的许多书籍遭到了部分焚毁。”
“老师同学们拼命抢救,伤了十几个人,也只能够保留其中的极小部分。”
“因为战争的原因,现在学校打算战后让剩下我们前往白克路同和里医政科报道学习。”
白克路里同济医工学堂。
由德国人创办。
后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间。
具备德国背景被法租界关闭和驱逐。
而后改为国人自办。
经过一次的迁址,位于吴淞。
更名为国立同济医工大学。
后改名为国立同济大学,最为主要的便是医学院。
大部分医药仪器均为德国人捐助,价格不菲。
现如今因为战争的原因又计划重新启用租界内的原址学堂。
也就是白克路同和里医政科。
齐若璃的脸上挂着淡淡的愁容。
俨然对于学校的遭遇颇为感伤。
同时也颇为担心这些校友们的安全。
“这群该死的日本人是想要断绝我们的文化之根。”
宋志轩从不掩饰对这群侵华日军的厌恶。
日军对上海的轰炸是有组织有预谋的。
闸北,虹口、江湾等地区。
本就是淞沪文化产业最为富集的地区。
这地方不仅仅有被国人称之“民族知识之粮食宝库”的商务印书馆。
同样还有被称之为“东南图书巨擘”东方图书馆,馆藏六十万余册书籍,是当时最为知名的图书馆之一。
以及分布在各个地区的十六所高校,其中有十二所均受到过直接的轰炸。
损失颇重。
不仅如此。
电影院、制片公司等等均受到不同程度损失。
仅仅只是文化产业。
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一亿六千万银元。
五十余年的发展,因为残暴的日军,几毁于一旦。
“若璃,我已经下定决心通过家里面的关系去金陵的中央陆军指挥学院,也就是此前的黄埔就读,成为一名征战疆场的军人。”
齐若璃一怔:“为什么要放弃医学,志轩你明明很快就要毕业了,到时候做一名医生不好吗?”
宋志轩面容严肃,低沉的嗓音缓缓说道:“若璃学医,救不了中国,只有枪炮才能够制止日本人的暴行,而绝不是口头谴责与制裁!”
齐若璃他深深的看了一眼宋志轩。
去了一次战场之后的宋志轩。
整个人变了许多,就好像话本小说之中,突然之间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
齐若璃睫毛忽闪,旁敲侧击的询问道:“你若是从军的话,是要退学了吗?”
“是。”
“不过你不用担心,我听父亲说,这场战争不会持续太久的时间,等战争结束之后,你再去同和里医政科报道完成学业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