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吾不无忧虑,心底里将那帮翰林学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如果不是他们胡来,他绝不会如此惴惴不安。
“上朝!”
随着鸿胪寺寺卿高亢的唱喏声响起,文武群臣神情肃穆,缓步来至奉天殿前广场。
这里便是早朝的地点,从上往下文武官员密密麻麻,离得远的,连皇帝的模样都看不清楚。
奉天殿门前,朱元璋坐上龙椅,底下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如潮水般涌来。
一套流程走过之后,东方已经亮起鱼肚白。
底下大部分臣子头颅微垂,看似是在上朝,其实走了已经有一会儿了。
只有离得近的六部九卿有司官员,此刻战战兢兢,唯恐一点小动作被朱元璋发现,挨了板子。
朱元璋目光扫过众臣子,直入正题,道:“咱这几天时间,读了一些书,其中就有《孟子》。”
“当年,咱把孟子请出孔庙,是因为他的书里边,有不好的东西,咱觉得写的有问题。”
“时过境迁,咱现在再去看孟子的书,对里面那些东西的理解,又发生了不小的改变。”
“现在天底下学子读的《孟子》,是咱亲自删减过的《孟子节文》,咱觉得不好,该换。”
“就换成原版的《孟子》,孟子那些东西,读书人都该学,天下人都要学。”
“咱要学,你们也要学,咱想着咱们都要重新读一读《孟子》,思考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写。”
“不仅仅是《孟子》,还有《墨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等。”
“诸子百家的书,都要读,都得读,少了哪一门,都不成。”
“当然,咱这也只是个设想,没来得及和你们说,现在说出来,你们都说说看法,能不能成?”
他一番话说下来,底下众臣子神色各异。
把《孟子节文》里面删去的东西加回来,大家自然是举起双手双脚赞同。
圣人之言,删删减减就不完整,有违圣人教诲,大家早就想加回来了。
奈何朱元璋的刀子太过于锋利,这想法臣子们也就是想一想,没谁敢开口。
现在朱元璋主动提起,众人自然没有异议。
只是后面那些诸子百家的东西,众人并不太赞同。
儒家,或者说儒教,已经成了天下文人士子安身立命的根本。
四书五经,科举考材,圣人教诲,名禄其中。
世世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大家习惯这一套,几乎已经成了本能。
怎么现在要改,要把诸子百家那些被扫进垃圾堆里的东西,又翻找出来?
何必呢!
刘三吾尽管是惴惴不安,但此刻也不得不站了出来。
七十九岁高龄的他,在天下读书人心中久负盛名。
自从宋濂故去之后,天底下能说的上话的老儒生,屈指可数。
能在朝廷为官,且官位不小的,更是凤毛麟角。
因此,哪怕他心中不安,此刻因为名声所累,也必须站出来反驳。
“陛下,老臣斗胆谏言,迎回亚圣可,师法诸子百家,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