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在此恕你无罪,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咱都恕你无罪!”
“呼……”
杨靖伸手擦掉脸上的冷汗,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都已经哑了。
三十三岁的他深吸一口气,咽了咽口水,尽管心跳声已经在耳边如雷鸣般震动,他的声音还是坚定地传了出来。
“陛下,自古以来,便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之说。”
“臣自为刑部尚书以来,所历刑案不知凡几,深知刑名于百姓而言,如猛虎,似凶狼。”
“但是在高官贵子面前,却温顺如绵羊,时常有失偏颇。”
“臣以为,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并非是为官者不受法律束缚,百姓不值得尊重。”
“相反,刑罚应对大夫不施以宽容优待,对庶民不施以抛弃废止,礼亦此。”
“故此,微臣以为,王子犯法,当与庶民同罪。”
杨靖一口气说完,开始还有一点磕磕碰碰,到后来,竟然愈发的顺畅。
只是当他热血上头说完之后,便意识到有些许不对,心中不免惴惴不安。
如果这是陛下的试探,那他这一番话,无异于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杨靖有些惶恐,低垂着脑袋,紧张的等待着朱元璋开口。
虽说朱元璋已经说了恕他无罪,可这些年来,那些个拥有丹书铁券的勋贵们,不也一样的身首异处?
紧张时刻,朱元璋反倒没有开口,气氛一时之间有些凝滞。
就在杨靖以为死到临头,心生绝望之时,朱元璋开口了。
“杨爱卿对‘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解释,咱很喜欢。”
“朝中官员如果和杨爱卿一样,有这样清晰的认识,那就是大明百姓之福。”
“立国当以法,安民当重农,大汉大唐做不到的事情,大明要能够做到。”
“杨爱卿,这《大明律》中缺少的部分,便是‘王公贵族’。”
“咱要你会同都察院和大理寺,在《大明律》卷首,增设‘同等律’,以‘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为核心,增设律法条文。”
“这件事情,咱希望你能够在一个月内,给咱一个满意的答卷。”
杨靖不敢置信的抬起头来,脸上满是惊讶。
同等律,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多么陌生的字眼。
他心神颤动,不失热血的心脏跳的极快。
好片刻,杨靖才回过神来,深吸一口气,恭敬道:“陛下圣明,微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同都察院、大理寺,增设同等律!”
“很好,咱希望你记住一点。”
朱元璋目光深邃,着重强调道:“刑罚不仅不会优待宽容士大夫,同样不会宽容咱的儿子。”
……
注1:洪武二十三年,五月癸巳朔,迁户部尚书杨靖为刑部尚书。(《明实录》卷之二百二)
注2:三法司曰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明史》卷九十四志第七十刑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