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如齐德所猜测那般,刑部尚书杨靖此刻正端坐在文楼,心惊胆战的听着朱元璋论述。
朱元璋召他来此,开口第一句话,就将他惊的不轻。
“杨爱卿,刑部主天下刑名,所接触案件颇多,若不能秉公执法,恐怕民怨沸腾。”
杨靖整个人顿时就不好了,小心脏砰砰砰的直跳,眼看着就到嗓子眼了。
朱元璋一个大喘气:“当然,你的工作做的不错,这两年来,大家对你的评价颇高,咱也看在眼里。”
“此乃微臣分内之事,安敢承此美誉,刑名之事,微臣一日不敢放松,唯恐错判误判,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方才有如此成绩。”
杨靖审慎的吞吐词句,唯恐说错一句话,引得朱元璋不喜。
虽说目前没有摸清楚朱元璋深意,杨靖也坚信,这番中规中矩的回答,不会出错。
朱元璋切入正题,再度抛下一个重磅炸弹,道:“杨爱卿,《大明律》编修至今,条律渐趋完备。”
“吴元年,咱命丞相李善长根据《唐律》撰律285条、令145条,以此约束治下臣民。”
“洪武六年,咱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次年颁行,篇目一准于《唐律》,共分30卷,606条,此后又经数次修改,不断增损。”
“洪武二十二年,《大明律》再行修改,以《名例律》冠于篇首﹐按六部职掌分为吏﹑户﹑礼﹑兵﹑刑﹑工六律﹐共三十卷﹐四百六十条,倾注心血之巨,花费时间之多,历朝历代都很少见。”
“如今,咱找你来,为的是再度重修《大明律》,将其缺失的一块添加上去,以正天下之法!”
重修《大明律》?
杨靖支棱起来的耳朵颤了颤。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恰如朱元璋所说,《大明律》的编修,倾注心血之巨,花费时间之多,历朝历代都极为罕见。
现如今,《大明律》已经十分完备,继续编修,不过是锦上添花。
可听朱元璋的意思,这其中竟然还有缺失的部分?
杨靖百思不得其解,硬着头皮问道:“微臣愚钝,敢问陛下,《大明律》还缺失什么内容?”
朱元璋道:“杨爱卿不是没有想到,只是不敢放开胆子去想。”
“《史记·商君列传》中便有‘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之语,民间更是盛传‘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咱为天子,知道这书上所说,往往都是空口白话,只是糊弄星斗小民的糊弄之语。”
“历朝历代,也不见真个有王子犯了法,就送至官府治罪的事情。”
“别说王子犯法,就是那些大臣犯了法,官府也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徇私舞弊,法外容情。”
杨靖听的冷汗涔涔,朱元璋每一句话似乎都是激射而来的利箭,叫他后背已经湿透。
他不禁开始反思,自己执掌刑部这两年,可是有什么冤假错案,被锦衣卫抓到了把柄,这才有今日这一次召见。
他稍稍有些走神,耳边朱元璋的声音有些许模糊,很多话他没有听清楚。
慌张了许久,朱元璋的声音才重新变得清晰,是一个问题:“杨爱卿,你是刑部堂官,和咱说说,王子犯法,该不该与庶民同罪?”
一个送命题摆在了眼前,杨靖冷汗不断流淌,额头上豆大的汗滴不停的滴落。
他迟迟没有回答朱元璋的这个问题。
朱元璋的声音再度响起:“你很难回答,因为你畏惧,而作为刑部堂官,你是《大明律》在人间的化身,你不该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