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得到你们的帮助,恢复山河,指日可待!”
赵榛将陈玄靖扶起来,铿锵有力地说道。
勇士们在遇见赵榛后,被赵榛的情绪调动,皆有梦想。
休整片刻,吃了一个饼,他们继续赶路。
走过一道道沟壑,穿梭一条条荒无人烟的小道。
一直到太阳下山,他们才看到一块半丈高的碑石。
碑石之上,刻着一个“白”字。
这是白土坳的记号碑。
陈英虎说过,只要看到记号碑,顺着道路东南再走三里,就能下山。
下山后二十余里为栾城。
赵榛吩咐麾下保持警惕。
若发现金军巡逻兵,由张伯奋追击,将其除去,以免暴露行踪。
一旦发现大量金军,则重新逃回山中。
他们会沿着丘陵地带南下,以确保随时上山。
夜幕降临。
赵榛等人终于下山。
他们在山脚的原野上点燃篝火,烹煮粟米。
吃饱喝足后围绕着篝火,互相枕着彼此的身体入眠。
天刚亮,赵榛等人开始出发。
为确认五马山的路线,他们准备找一个途经的村子打探情况。
以免像无头苍蝇一样,寻错方向。
于正午时分,他们发现一个紧挨着封龙山的村子。
这个村子烟火气很旺盛,周围阡陌纵横,看起来没有受到金兵南下的影响。
面对不速之客,他们也如白土坳村民那样紧张。
“老丈,我们只是途径此地,想问一下路,不会打扰贵村。”
赵榛向村里的一名老者说道。
他们在这里稍微停脚歇息后,就继续南下,不浪费时间。
“郎君从哪里来,要前往何方?”
此村子以保长为首,还是大宋的制度。
保长警惕地看着赵榛,并向赵榛询问道。
他们坐落在封龙山麓,一般情况下,很少会有人来到这里。
“我们是中原的商人,因战乱滞留。现金兵已离开,我们准备返回中原。只是迷失方向!”
赵榛向保长回答道。
“到处都是金人,特别是官道上,你们恐怕不容易回去……”
保长对赵榛的话将信将疑,他出于好心,向赵榛提醒一句。
“敢问老丈,在不行官道的情况下,该从哪里到达赞皇。”
赵榛一拱手,继续问道。
只要到赞皇,一切就好办了。
五马山义军能让金兵在行进的时候警惕,其规模一定不小。
“一路朝南走,途径两条河流,过一丘岗,穿一谷地。元氏县西的原野丘陵可以通行。前提是没有金兵和土匪……”
保长知道一条小路。
他们这附近本就属于太行山区。自古以来,千沟万壑的太行山最便于隐藏行踪。
当然,也是盗贼横行之地。
“多谢老丈!”
赵榛行礼感谢。
他们暂时不缺食物,没必要打扰这些村民。
完后,赵榛退避三舍,在村子一里外的树下休息,顺便为马匹喂草。
保长派遣几个村民盯着赵榛。
赵榛等有马,有兵器。村民们担心赵榛是马匪,必须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