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病得很严重,还有刀伤!”
老者摸了摸一名勇士的脸,又将他的眼皮翻开。
然后又到夏错面前,确认病情十分严重。
“快随老朽入村,去老朽的家中。”
老者向村民们招了招手,表示放下戒备,可以相信。
村民们立刻跑过来,迎接赵榛等人入村子。
这里民风淳朴,如果没有恶意,他们不会拒绝。
更何况赵榛承诺赠一匹马给村子。
“老丈是何身份?”
去往村内的路上,赵榛想弄清楚这是何地。
“避难的孤村,未有保甲。老朽名陈英虎,蒙乡亲们抬爱,平日里主持村中的公道。”
老者向赵榛自我介绍。
表明此地不受官府管辖,他是村民推举出的长者。
“世道艰难,有一片乐土,也算乡亲们的福荫。”
河北的真定府沦陷以后,归金人治理。
刚才赵榛以为他们逃至山壑之中,躲避金军骑兵的劫掠。
现在看来,他们是为逃避宋廷的苛捐杂税,不得已沦为黑户。
“勉强果腹罢了!据说外面有女真贼,现在如何?”
山民每隔一段时间,都必须到外面采购一些必需品,比如食盐。
因金兵南下,烧杀抢掠。
他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外出,必需品即将用尽。
“汴京沦陷,皇帝和太上皇,以及王公贵族都金人被擒住,押送回金国。现外面很乱,乡亲们最好不要出去。”
赵榛回答道。
“中原皇帝和太上皇被胡人所擒?这是古今未有的奇耻大辱啊!那岂不是要改朝换代?”
陈英虎大吃一惊。
不过因苛捐杂税避难,他们对宋廷没有特殊感情。
“可能吧!”
连山村百姓都知道这是奇耻大辱。
赵榛心中更加难过。
他成为赵宋的一员,必须肩负起责任。
“连燕云十六州都无法收回,以至于千里沃野的河北时时刻刻面临胡人的铁骑,朝廷不恤河北民力,岁贡又多出于河北,该有此劫难!”
陈英虎还像模像样地分析大宋“灭亡”的原因。
“不错。这是赵氏的结局,但不应该是苍生的苦难。总有一日,逃避苛捐杂税的百姓,会主动走出深山老林,再现太平。”
赵榛说这话的时候,像是在心底立下誓言。
“那得汉文帝、唐太宗那样的圣君出现。可传说五百年才能一遇圣君。”
陈英虎是读过书的,二十年前,才逃难至这里。
他追忆历史上那种“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也希望后代子孙能拥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从贞观到现在,已近五百年!”
赵榛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若子孙得福,死亦瞑目。”
陈英虎缓缓回道。
他只是说说而已,并不相信“五百年必有王者出”这句话。
因为国家让他失望透顶。
“敢问老丈,这里是何地?如何出去?”
赵榛话锋一转,问陈英虎。
“我们称这里为白土坳,周围以北坡、南坡、平顶等自称,你们外地人不会晓得。南面有一座山,名封龙山,远近闻名。你们若要出去,必须穿过沟壑幽谷,过封龙山。那里离栾城很近,我们隔一段时间,就会去栾城外的集市一趟……”
陈兴虎向赵榛回答道,并用手为赵榛指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