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北宋科举考出个寒门状元> 第二十三章 书院成风,进学化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三章 书院成风,进学化龙(1 / 1)

余化龙静静躺在池塘边,看着天上盈月,马上就要到十五,要赴晋王之约。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自古难全。

先承五代乱世,大宋官办教育机构很不完善。

国家始终要靠文人治理,于是书院作为民间教育机构应运而生。

北方儒学代表: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

书院之间本身就有竞争,南北之间同样也是势成水火。

但其中出身在四大书院比例却很高。

虽然历史上北宋取士相对历朝,是最宽松一代。

也就是看这一大批老人家,考了这么多年都不成功。

但是这些滥进的官员,在宋朝称为“诸科”。

理由是进士出身,将来出路是在皇帝身边,在中枢任职文书机关。

两个字总结,“清流”。

乔木万余株,清流贯其中。

表面上来看,他只是在描写山林野景。

所谓“乔木万余株”其实就是指朝廷的众多官员。

余化龙长叹一声,他这几天到处问人,也知道了很多答案。

正是因为信息差。

宋初还特别重视诗、辞、赋、策、论。

有些人天生就感情丰富,伤春悲秋最是了得。

没有海量阅读过各种杂书,根本不可能学会用典。

而是策论环节,名校老师全都是致士的朝廷官员,甚至有些是当世文豪。

而且他们转执教鞭,但是门生故吏,同年同乡遍布各地为官。

所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在四大书院读书,就是能快人一步知道现在朝廷最新难题。

而平民百姓出身的考生,怎么可能知道时事,能穷尽毕生时间记全那些经义就很不错。

萧绰的提议,无疑为他重新打开了一扇窗。

重点是按萧绰意思,以她父亲与山长的关系,铁定成事。

唯一缺点就是太远。

大部分人没有足够钱财,保证一路上都是乘车马。

所以古人安土重迁,不只是因为舍不得土地。

而且余化龙也不想离开家族,如果他不在了,陈家分分钟就可以灭了余家满门。

突然,传来萧绰声音。

是的,余化龙被陈家封杀了,无法从陈家书斋买书。

他原本就有一本陈裘所赠送的《千字文》,虽然很旧,但是里面写满了注解。

但是知礼偷诗一事,提醒了他。

反正身上钱都不够拜师,买本书当做自学也有好处。

打翻了墨水和笔。

大宋对于文教很上心,所以为了统一教科书版本,都有一套官方制定教材。

陈裘出于什么目的骗他,不用想都知道。

更猜不到他会参与论道,甚至是盛典里的主角。

余化龙现在正是怒火中烧。

与此同时,愤怒的人,何止余化龙一个。

知礼被天台宗认定为圣子,内定就是下一届的主持。

佛门当然不敢迁怒于晋王,但是礼义这个名称太侮辱人。

一个九岁的佛学大师,多少有点哗众取宠。

投诉温县难民余化龙少而失德,妄议先王。

言下之意就是警告余化龙有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温县之内,吕端正满脸愁容地看着案前堆积如山的投诉信。

正是张冉检具余化龙在办公时间的涂鸦作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没有了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