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礼,你觉得我的诗好,还是你的好?”
知礼自己当然知道这诗的前两句,是从别人手中拿来,和他没有半毛钱关系。
可是在知礼粉丝眼中,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之人,十分可疑。
“你到底什么人,说不定你就是听完圣子大作,现编的吧。”
“滚出去,写的什么东西,一点诗意都没有。”
眼中仿佛只看到知礼,问道:“你也觉得我的诗不如你吗?”
“诗词不过小道,我等还是先进行论道吧。”
这时陈九公在台上说道:“年轻人,想成名不在今天,开下来吧,晋王马上就到了,到时候你想走就难了。”
晋王是谁?
赵匡胤他还没见过,但是想到马上就要见过未来的斧头帮帮主、高粱河车神。
白衣男子:“既然晋王要来做这次论道的评审,他应该坐哪里?”
然后那男子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向中间,浅笑着。
余化龙知道此事不简单,定睛注视。
陈九公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
“知礼,能先为本王答疑?”
可现在知礼浑身燥热,他尴尬地想钻进地里。
在场众人都屏息静气,对刚才质疑晋王后怕不已。
他原本也被知礼前两句“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所震撼。
他甚至觉得惊为天人。
现在看知礼反应,已经是最好证据。
正想着如何惩戒他,知礼突然一拍脑袋,跪伏在地上。
赵光义冷笑,知礼胡说八道起来,居然面不改容。
赵光义是个政治动物,他不会在这时候与佛门撕破脸。
陈九公也是精于察言观色,这次活动是他陈家主办。
“有请知礼和尚、楼观道两位道长上台论道!”
丢人啊!
怎么一到了讲台之上,竟然会如此无能!
起码都是引经据典,你来我往,不至于一面倒压下。
相传尹喜就是放行老子西行,然后才留下道德经,并由大弟子尹喜广为传扬老子哲学。
正是西行身毒,将华夏哲学带到蛮荒之地。
其实这个理论是宣扬老子西升,开道竺乾。
将佛教释迦牟尼说成老子弟子,以抬高道教地位。
不过知礼是什么人?
所以他敏锐地找到一个切入点,你道门不是说老子化胡传道吗?
必然是从先王而来吧?
周穆王是西周第五位君主,他在位期间,率领七萃之士。
脸皮长城一样厚的知礼和尚,居然将《蒹葭》融入进这个故事。
知礼的发挥让整场论道气氛达至高潮。
只知道两位道门仙长被怼得哑口无言。
但是对于儒门经典,也是一知半解。
而《蒹葭》出自《诗经》第一篇,作为最重要作品,历来都很多解读。
至于台上中立第三方,赵光义本来就打定主意,要偏帮道门。
他也感到为难,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突然奚靖康突然拱手道:“师弟,我知道师尊仙游前,曾传你《老子西升经》。”
道门众人纷纷激动起来,居然还有一本《老子西升经》!
只是在余化龙看来,先不说是否真有这张“王炸”,他都觉得知礼有方法狡辩。
而事实也是这样,任熙正在用求救的眼神看着余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