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二十贯钱啊?我们累死累活卖文曲星符才赚多少?”
余飞熊真想不明白,明明可以从陈丁身上轻松得到很多钱财。
方今天下,要不是当官能赚钱,谁愿意每天累死累活去上班。
北宋沿用唐朝旬休制度,官员每十天休息一天,称为“旬假”。
倘若现代的周休放在古代来看,根本无法想像。
余飞熊知道弟弟为了攒钱读书,费多大劲。
更是不理解他这决定。
为什么偏偏用这些文牍交换,既不能吃,也不能花。
余化龙只是笑而不语。
科举目的是为了做官,本质是也是想赚钱没错。
像陈丁这种臭鱼烂虾,只是贪污链条上微不足道的一环。
就算撑死也就能榨出几十贯,虽然这钱能让他自己轻松考科举。
起码数年内不愁钱财,但这只是蝇头小利。
家族才是余化龙的根,北汉注定会在十年内土崩瓦解。
如果他们余家能早日融入大宋,无论怎么看都是好事。
何况河南府将来必然成为中原核心地区,家族能被迁移在这里。
家族将来想穷都很难,只要能阻止陈家野心,余家必将从温县崛起。
忙活一整晚的余化龙,原本想煮点粥水。
但是时间不够,他还要赶着去文书房应卯。
陈丁经过昨晚折磨,整个早上都没有出现,甚至张主簿都没有出现。
余化龙也乐得清闲,他可以光明正大翻阅所有文件。
特别是陈丁之事,让他感觉温县虽然地方小,但是贪污窟窿挺大。
因为大宋正处于上升期,所以很多问题都没有被捅破。
上层文官,都在为将来一统天下布局。
中层文官,都在核心岗位调动宋军四处出征所需钱粮用度。
至于下层文官,像吕端这种年轻知县官,大部分都跟随着军队出征。
一边收复山河,一边安排县一级别的行政架构。
正是这种特殊时代环境下,像陈丁这种基层胥吏才有机会上下其手。
触目惊心,几年前温县灾情,官家赵匡胤特地拨出五万两银赈灾。
就是整整五万贯!
当时朝廷一年税收也才约一千万贯,这种财政支持力度已经非常罕见。
但是在余化龙仔细梳理过后,发现很多猫腻。
特别是支账数额,拆分成几千项,而且每一项都超额支取。
理由都是灾情下,粮食等物资供应,都以军需为先,所以成本大增。
每笔超额都不多,但是问题出自数量多,总量自然上去。
单从数字单笔账目来看,一切都很合理。
但是余化龙前世就是负责在史料堆里找出不合理数据。
这种障眼法,在他面前稍显幼稚。
“小子,温县财政文书,系每年考核的重中之重,谁允许你随便乱翻。”
说话之人是张冉,他明明把温县开支用度相关文书锁起来,怎么会出现在余化龙手中?
余化龙看见上官,尽管不愿意,但基本礼仪还是少不了。
张冉继续问:“陈丁死哪去?”
其他人纷纷摇头,气得他直接派人去带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