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衰落?”
“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地主,没有任何功名在身,也敢在这妄谈国事?还敢说什么王朝灭亡?我大明分明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
怎么感觉说这话的时候有点想要掉头发呢?
“陛下所言甚是,我大明正要传承千秋万代,此刻正是龙起之时,这小地主却在此妖言惑众,着实是可恨!”
别人可能不知道朱元璋的手段,但是李善长是清楚的!
如果不是咱老李聪明,早早就开始自污,怎么可能活到现在?
这里可是应天府,是天子脚下!敢这么堂而皇之的大言不惭,真当自己九族是白送的?
“升斗小民,不懂装懂,骗骗小孩子罢了,何必跟他生气?且先看着,若是他真有狂悖犯上,再杀不迟!”
“看到你们还不是太懂,那咱们还是从自己身边讲起吧……孩子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农民虽然每年都有收入,可是每年都感觉很难吃饱饭吗?”
“这里面主要有三个原因,地主剥削,人口增长,土地兼并。”李明解释道,“人口增长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大家家里面也都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可是家里的田地就那么多,产出就那么多,孩子多了,自然分到每个人的粮食就少了。”
“最可恨的,也是危害最大的,就是土地兼并了,而土地兼并,则跟地主剥削息息相关!地主不干活,只因为有土地就能够收钱,收了钱买更多的土地,更多有田产的农民卖掉土地之后只能成为佃户,再度加剧土地兼并!”
“可是,给地主干活,虽然吃不饱,但好像……也没啥大问题啊?这土地兼并看着也没啥大危害,为啥老师说的这么可怕呢?”
屋内的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聊了起来,说什么的都有,有些不认为李明说的对,有些觉得李明说的太可怕的,应该赶紧把那些地主杀了,有些则觉得就算是土地兼并再厉害,他们家也有办法活下去,只要往荒山里面逃不就行了吗?
他虽然不喜欢这个小地主在这太平盛世说什么王朝灭亡,可仔细听下来,他也不得不承认,这小地主说的,好像有点道理。
听到这小地主的话,他第一时间就反思了一下大明开国十几年来的情况,随后他便惊愕的发现,好像……真被他说中了?
别的省份,都是伴随着开垦荒地,土地增多,民众增多,税银也多了,可是江南这里,偏偏就是荒地增多,民众增多,反而税银却不怎么变化!
咱老朱看过密谍的报告和各州府县城上来的田册,的确像是这小地主说的一样,大部分良田都被那些地主还有官绅的后代给买下了,真正的农民只能租种他们的田地。
洪武五年黄河决口,洪武七年长江洪水,这两次大天灾期间,都不如最近这几年的流民多啊……
朱元璋眯着眼看了一眼屋内的李明....
此时,李明继续。
底下的孩子们一片回答问了,然后就是七嘴八舌的描述。
“蒙元因为是外族入侵,所以和其他王朝相比,对于地方的掌控要更弱一些,他们对于地主的优容也要更加明显,土地兼并也要更加厉害,无论是汉人还是南人,都尝尝被大元朝逼得身无分文,甚至,路边吃屎的狗都能够饿死了,更何况咱们人呢?”
李明感慨的说道:
说到朱元璋,很明显屋内的学生都要更加兴奋起来。
他难道就不知道委婉点吗?说是为百姓请命,驱除元狗多好?
“自打有封建王朝之日起,得国之正者,我大明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布衣起自淮西,由南到北,历经十六年平定天下!同学们,十六年啊!”1
“正所谓开局一个碗,国士全靠捡,十六年前,咱们陛下还是一个只有破碗的小叫花子,十六年后,便再复中华故地,荣登九五之尊,这是何等的壮举?便是汉朝的太祖高皇帝,唐朝的太宗文皇帝,比之陛下,又能如何?他们好歹一个是亭长,一个是王公之后呢!”1
“这个臭小子……有点见识,还是知道说几句人话的嘛!”
“可是他骂陛下您是小叫花子……”
老朱大度的摆了摆手:
这几句话总结一下就是,很好,爱听,继续。
“然而,自此得之,自此失之,咱们这位陛下没啥文化,所以才能够知道百姓之苦,夺得天下,可也正是因为没有文化,才会给咱们大明留下灭国的祸根啊!”
朱元璋刚笑圆了的老脸又拉长了回去:
只听得李明继续说道:
阿雄若有所思的举起了手:
李明欣然点头:
此刻的朱元璋,脸都快变成驴脸了!
什么叫重蹈覆辙?什么叫三百年周期律?
还有那税赋的事儿,那是他想干的么?
要不是朝廷那些官员上下勾连,贪婪成性,耗费国库内帑无数金银,他用得着加税?
要不是那些不懂事的流民天天聚众作乱,给他添堵,他用得着加税?
咱老朱已经立下了剥皮充草的规矩,不就是为了震慑那些贪婪的官僚吗?
用兵要花钱,修渠要花钱,修路要花钱,就算是咱老朱出来看一圈都得花钱!
元狗根本不懂得治国,百年之间弄得各省都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大明初立,国库空虚,钱从何来?
怎么这反倒还成了他的错了?
不行,不能杀!
咱老朱非得找这个臭小子辩论一番,先把他辩赢了,让他跪地认输,再把他送进天牢,扒他的皮,抽他的筋,给他九族都来一个消消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