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也沉默了。
原来没有丞相对他的影响竟然有这么大吗?
雄英说他不如陛下强壮,这话他是认的,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累死……
想到这,朱标幽幽一叹。
如果不是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压在他的肩上,他宁可不当这个太子,不做这个皇帝!
太累了……
“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朱元璋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无奈:
“阿雄,刚才你大哥开始也说了,这削弱相权是对的,相权太大,可是要威胁皇权的……”
阿雄眨了眨眼睛,似乎早就料到朱元璋会这么说。
他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一丝自信,胸脯也挺得高高的:
“其实,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什么办法?”朱元璋和马皇后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朱标也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内阁制。”
阿雄缓缓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老成:“我大哥说了,有了内阁制,君主二十五年不上朝都可以!”
“内阁制?”朱元璋皱了皱眉,对这个陌生的词汇感到疑惑。
“二十五年?”
朱标则更是好奇,为什么这个数字这么精准啊?
阿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内阁制是丞相制度的一个变种,是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丞相的相权之所以威胁皇权,就是因为相权和皇权一样,集于一身,尤其是最为关键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
“内阁之所以不同于丞相制度,是因为内阁本质上不参与国家管理,他们只有审议权,内阁成员由皇帝指定,他们负责对六部的奏折进行预处理,在奏折之上总结内容,草拟回复,皇帝只需要看他们的总结和回复,给出批示,最终交给六部执行!”
说到这,阿雄拿起三个水杯:
“如此一来,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分别交给了皇帝内阁和六部,皇权得到了保证,而皇帝本人的压力也骤减,不用再跟那些文官劳心费神了!”
朱元璋听到最后这句话,不由得眼前一亮!
对啊!
咱老朱就贼烦跟那些臭文人扯皮,一句话翻过来复过去根本抓不住重点!
有了内阁,的确是好处理多了!
但……
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一眼就看出来了问题所在:
“可这样一来,内阁的人联合起来,不也会威胁皇权么?”
阿雄似乎早就料到他有这么一问,自信满满的说道:
“这就要提到另外一个设置了,内阁虽然处理军国大事,但是他们品阶不能太高!最好是五品左右,权责很重,但位置不够,这样即便是内外勾连,也出不了大事,即便是有功劳,也得等到他们退出内阁的时候,皇帝再赏给他们高官厚禄,只要在内阁一天,他们就只是给皇帝提建议的小官,他们的话,不会有太大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