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有些激动地从李兴汉手中接过了那个U盘,迫不及待地插进了办公室的电脑里查看了起来。
两个文件夹出现在他的面前。
他下意识地点开了放在前面的那个尾号标为0.98的【锂离子电池封装叠片工艺】,然后直接翻到了对于这份技术的简介内容。
“三明治结构叠片工艺,将正极/隔膜/负极单元堆叠层数提升至48层……”
“使用改性聚丙烯/铝塑复合膜作为封装材料……电解液注入量精确控制在±0.15ml容差范围……”
凌正辉越看,眼睛就睁得越大。
同样是李兴汉拿出来的技术资料,有【钴酸锂电池技术LCO001】的珠玉在前,他根本就没有去怀疑这份文件的真实性。
光看这份【锂离子电池封装叠片工艺】的简要介绍,凌正辉就知道,这绝对是一份不输于【钴酸锂电池技术LCO001】的技术资料。
虽然这份资料,内容只不过是一种叠片封装工艺,但是能把叠片层数提高到48层,对聚合物电池的生产,无疑是一次极大的进步。
就他所知,国内目前在聚合物电池领域工艺最好的公司是欣旺达和德亚这两家。
他们的叠片工艺最多也就做到40层。
叠片层数提高了20%,意味着至少可以让聚合物电池的核心性能提高10%以上。
10%的性能提升,就能比目前市面上的主流产品领先一代。
在看过技术简介之后,凌正辉并没有继续往下看,而是抬起头看向了李兴汉,满脸的不可思议。
他越来越好奇李兴汉背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研究团队了。
每次拿出来的技术,都能对国内的主流产品实现断层式的领先。
那这个团队的研究成果究竟领先了自己多少?领先了整个国内高校圈多少?
不过见李兴汉一脸疑惑地看着自己,估计他并不知道给自己的资料究竟有多么强大。
苦笑着摇了摇头,凌正辉索性关闭了【锂离子电池封装叠片工艺】的材料文件,打开了另一份【极片辊压控制系统】。
这份文件名称后面标出来的系数是0.96.
凌正辉猜测,这可能是李兴汉背后的神秘团队对技术资料的评级体系。
看完资料介绍后,果然印证了他的猜想。
这份【极片辊压控制系统】虽然比国内主流厂商有所领先,但也仅仅如此而已了。
不过这份技术正好是现在的星汉新能源能用上的技术。
如果能把这份技术应用到接下来的生产中,凌正辉预估电池正极的生产速度至少能够提高15%,正极生产成本能够降低8%左右,是一项非常实用的技术。
见凌正辉把两份文件的简介看完之后就直接关闭了文件夹,李兴汉开口问道:“怎么样?这两份文件对现在的星汉新能源有帮助吗?”
凌正辉闻言点了点头。
“【极片辊压控制系统】是马上就能用上的,只需要跟辊压设备厂商那边联系,对设备进行适当的技术优化就行。能让厂里的生产效率提升一些,还能降低电极生产成本,具体效果还要等生产开始后才能看出来。
至于【锂离子电池封装叠片工艺】,就要等到我们的聚合物电池生产开始后才能用上了。
不过想要用上这个工艺,我们得采购日本进口的叠片机才行,国产叠片机的精度肯定达不到工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