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不愧是皇太极肚子里的蛔虫,皇太极有什么心思,他可是一清二楚的。
这次拿下遵化,原本是十拿九稳之事,如此功劳,皇太极自然是不肯让旁人染指的。
所以在大军北面展开佯攻之前,皇太极就早早地命其长子豪格率领精兵三千埋伏到了遵化南门外,单等城内的那些内应点火为号,打开城门之后,一举拿下遵化城。
只不过现在计划有变,风险自然是增大了。
此刻遵化城内出现的最大变数就是那支明军的援兵了,直到现在,建奴那边也还没有搞清楚这支援军的真正领军之将是谁。
虽然说那封信确实是范炳南亲笔所写,但范炳南只是提到了因为援兵的到来,不得不改变先前的计划,将献城的时间推迟到了三更天。
但他对这支援兵的情况,却是只字未提。
这不禁引起了范文程的警觉。
此前范炳南曾向建奴这边提供过遵化城的详尽情报,明军的数量多少,布防状况,物资供应等等,要有多详细就有多详细。
但这次明军援军的情报他却未能上报,这显然有些不合常理。
事出反常即为妖,范文程隐隐地感觉到了这事有些蹊跷。
如果再派豪格前往,显然就有些不合适了。
万一中了明军的埋伏,那可就是有去无回了。
不过这也仅仅只是范文程的猜测。
毕竟这是拿下遵化城最好的机会,如果指望建奴大军强攻的话,想要拿下一座比宁远还要坚固的城池来,实在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就算是最终真的攻下来,那伤亡代价对于皇太极而言,也是不堪承受的。
所以,不管是不是明军的埋伏,建奴这边都必须派兵前去试试。
不过这个领军之将就值得玩味了。
皇太极的亲子亲信不可能再去冒这个险,但派其他的人去,万一真的拿下了遵化,这份大功白白地落到别人的头上,皇太极又有些不甘心。
所以范文程这个时候提议让莽古尔泰前往,反正莽古尔泰私吞战利品,正要处罚于他,如果他拿下了遵化,正好功过相抵,不奖不罚。
如果莽古尔泰中了明军埋伏的话,也正好除掉了皇太极的这个心腹大患。
这不正是一石二鸟之计吗?
皇太极不禁是连连点头,称赞道:“范先生妙计啊,正合本汗之意。”
建奴四大贝勒之中,皇太极是老幺,虽然他因为老大代善的支持登上了汗位,但老二阿敏和老三莽古尔泰实在并不是服气的,通过四大贝勒议政会,经常性地和皇太极对着干。
只有让他们找到了机会,把皇太极给撸下去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而皇太极自然也将他们视为了眼中钉肉中刺,想除之而后快。
只是阿敏和莽古尔泰各掌一旗兵马,实权在握,皇太极虽然有心除掉他们却也无法找到合适的机会。
所以范文程此刻献计让莽古尔泰去夺城,正中皇太极的下怀。
拿下遵化城固然是好,但如果能借明军之手除掉莽古尔泰,其实结果也不坏。
不管哪样,对皇太极来说,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