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暖阁内,居然是空无一人。
只有紫檀案上的馏金香炉内,龙诞香的紫烟袅袅而升,阁内香气氤氲。
皇上失踪了?
王承恩的脑袋在一瞬间就炸了。
明明是他是亲自陪送皇上进入东暖阁的,就算是自己出去小解了几次,但门口始终有自己安排的两个小宦官守护着,东暖阁又没有后门,皇上怎么就没有踪影?
东暖阁面积也不太大,屋里的陈设也是一览无余,就连龙榻底下王承恩也瞄了几眼的。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堂堂的九五之尊,会躲在床底和他们玩捉迷藏吗?
但皇上到底去哪儿了?
王承恩感觉自己快要崩溃了,皇上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失踪了,如果皇上无事那还罢了,如果皇上有事的话,那他就真的是百死莫赎了。
就在王承恩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乱转之时,挨过他一脚的那个小宦官指着窗台上的一个脚印对他道:“公公,您看这儿……”
王承恩走近一看,果然窗台上有一个浅浅的脚印,而且窗户扇子还是虚掩着的。
很显然,有人从这里跳窗而走了。
而且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大明天子,当今圣上。
王承恩有些哭笑不得了,这皇上到底是玩哪样,放着大门不走,居然要跳窗户?
这也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尽管当今天子只有十九岁,未及弱冠,但他自继位以来,便以老成持重沉着刚毅称著。
尤其是在诛灭魏忠贤一干阉党之后,皇上的威仪日重,令一干内官都不敢仰视。
平日里的言行举止,更是沉稳大度,龙威甚严,如何能做出这等近乎儿戏之事?
王承恩就算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这里面究竟出了什么事。
不过现在可不是王承恩胡思乱想的时候,当务之急还是得先把跳窗而走的皇上给寻回来。
王承恩现在心里可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心中暗暗祈祷,皇爷呐,你可千万别出点事,老奴可真担不起啊!
尽管皇宫很大,但王承恩调来了上百个宦官,展开了地毯似的搜索,以求以最快的速度把皇上给找回来。
皇上在皇宫内“失踪”,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毕竟皇宫是皇上的家,只要皇上没有离开皇宫,就不算什么大事。
但如果长时间都找不到皇上的话,那就兹事体大了,毕竟朝中不可一日无君,宫中不可一日无主。
就在王承恩如一只无头苍蝇似的乱扑乱撞之时,一名宦官前来禀报:“王公公,神武门的侍卫禀报,陛下刚刚出了神武门,望煤山而去了。”
王承恩大喜,赶忙率一众宦官前往神武门。
煤山就在神武门外,乃是京城内的至高点,登煤山便可一览紫禁城的全貌,为皇家禁苑,有宫中侍卫长年值守,官员百姓一律禁止登山。
所以王承恩也不用担心皇上在此会遇到危险。
只是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天寒地冻的,皇上突然跑到煤山要干什么?
就算是游兴所至,但现在煤山上草木尽枯,一片萧瑟,又有什么景致可看?
到了煤山脚上,守山的侍卫将王承恩拦了下来:“王公公,陛下有谕,任何人不得登山。”
王承恩面孔一板,沉声喝道:“大胆,如此天寒地冻,又是日暮之时,倘若陛下有甚不测,你一个小小的侍卫担待得起吗?”
那侍卫面色一僵,虽然他是奉皇上的口谕行事,但如果皇上真出了什么事,第一个掉脑袋的肯定是自己。
而这位王公公可是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得罪了他更没有什么好处。
于是,守山的侍卫恭恭敬敬地将王承恩放行了。
但也仅王承恩一人,其余宦官依谕都挡在了山下。
否则,这么一大堆的人乌泱泱地上山,打扰了皇上的清净,他们的脑袋还得掉啊。
煤山虽然不高,但对于缺乏锻炼的王承恩来说,爬山也确实是一件苦差事,但一想到皇上的安危,王承恩便也顾不得许多,一路手脚并用,奋力地爬上了山顶。
山顶之上满目荒荑,一棵孤零零的歪脖子槐树下,一位身着明黄色衣袍的男子解下了腰间的玉带,搭在了头顶上的一根斜枝上面。
王承恩脑袋“嗡”地一声就炸了,五雷轰顶一般,他连滚带爬地扑了过去,死死地抱住了那男子的双腿,泣不成声地道:
“皇爷,您可不能上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