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叔父(1 / 2)

只是崔婴自个儿忙活了两天,终于意识到先前的自己有点过于自信了,她能画出来那改进后的织机图纸,却发现自己的手艺完全跟不上自己的脑子。

她连带着青葵,哪怕再多加上她屋里那七八个侍奉的婢女,竟然没有一个能照着她的图纸把新式织机做出来的。

她想了好一会儿,最后觉得自己还是得再去找崔使君一趟。

一是像她早先就已经决定的那样,换掉她屋子里现在那些婢女,找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忠仆。

不是属于崔家的,也不是属于崔使君的,而是像青葵那样,完完全全属于她自己的。

她屋里那些婢女虽然现在已经老实了许多,不再背着她去崔使君那儿打小报告也不会再对自己的命令阳奉阴违了,但她们还是并没有真心把自己当成主人。

在自己有需求的时候,她们不会像青葵那样,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帮自己解决问题,甚至不惜欠人情去跑马场找相熟的护卫,冒着违反府规的风险,为她弄来锯子。

二是她如今既然已经决定干些实事,那么就得求崔使君帮她多寻找一些工匠来,不论是木匠、瓦匠、铁匠……等等都好,总不至于又像这次一样,明明新式织机的图纸都已经有了,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出来,让自己和青葵只能苦兮兮地望“图”兴叹。

……

等日头偏西,崔婴差青葵去前院府衙探了探风声,得知今日下午崔使君并无重要客人,这才一边踏着悠闲的小步子晃晃悠悠地往崔使君的书房走去,一边在心里盘算着该怎样向崔使君开口要人。

母亡则当自立。

如今,她也是时候有自己信得过的奴仆了。

自打崔婴来到朐县,崔使君的书房她可没少进,今日里头并无什么贵客,故而门外的家仆见来的是她,也不阻拦,崔婴便高高兴兴地推门而入,只见崔使君斜倚在榻上,手中握着一卷丝帛,正低头细读,眼中似乎闪着泪光。

崔婴原本轻快的脚步不由得一顿,她轻声唤道:“阿父。”

这时代的世家子,不论男女,都爱熏香。崔婴每次踏入崔使君的书房,总能闻到那股熟悉的檀香味。但今日,她觉得那香味淡得几乎已经闻不见了。她的目光往香炉那边一扫,原来炉中的檀香早已燃尽,看来是崔使君忘了叫人进来续香。

崔婴眼睛眨了眨,加快了脚步,小跑到榻前,费劲地爬上榻,窝进了崔使君的怀里:“阿父在看什么看得这么认真,阿婴有没有打扰到阿父?”

崔使君顺势伸手,十分自然地将崔婴稳稳搂住,不让她从木榻上滑落,同时左手轻轻抖了抖手中的帛布,语气温和地问道:“这是你叔父的手书,怎样,阿婴可有兴趣一观?”

“叔父?”

崔婴此前只知崔使君乃清河崔氏之后,但是却并不知他的具体名讳。

毕竟,无论是崔夫人还是崔小娘子,抑或是朐县的一众崔家奴仆,都没有人会大剌剌地将其挂在嘴边、直称主君的名讳。加之崔婴记忆中,汉末三国时期于徐州、朐县一带似乎并无特别有名的崔姓人物,便一直以为崔使君不过是崔家的旁支。

这个叔父,崔婴倒是从崔夫人口中听说过一二。

崔夫人口中的崔家叔父是个十分特别的人:年轻时颇为不逊,全无世家子弟的成稳持重,性格朴实,言辞木讷,却酷爱击剑,崇尚武艺。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他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这时众人才发觉他天资聪慧,不过三四年,学问便有所成,便离家游历去了。

这样少年顽劣、晚成大器的故事,在崔婴听来颇具传奇色彩,活生生地就是一个小说主角模板,因此崔婴对这个崔家叔父一直颇感兴趣。

只是当时不便多问崔夫人,如今有机会,崔婴自然不愿错过,连忙点头应道:“自然要看!”

崔婴立刻伸手接过崔使君手中的帛书,第一眼便看到了那一手堪称漂亮的书法,不禁暗自赞叹了几声,随后目光才落在了帛书的开头,谁知只有“大兄台鉴”四字,让她不禁在心底遗憾地啧啧两句,到底还是没能知道便宜阿父的名讳为何啊。

接着,她的目光又移到了信的结尾:“……敬颂时祺,弟季珪上。”

崔婴顿时愣住了。

最后四个字写得是什么来着?

什么季珪?

季什么珪?

她心中反复念叨着这个名字。

所以说,她这个崔家的叔父其实就汉末三国时期的那位大名士,崔季珪、崔琰吗?

那个早年师从汉末大儒郑玄,初随冀州牧袁绍官至骑都尉,后归曹操历任冀州别驾、丞相东曹掾,自己奉命教导世子曹丕、侄女崔妃嫁与平原侯曹植,曹操成为魏公后,担任魏国尚书令、后升迁中尉的崔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