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婴现如今年纪尚小,她脑子里许多后世的能改善这个时代生活质量的好东西,都不宜直接大剌剌地显露人前。
那么通过与糜淳的关系,先和糜竺、糜芳两兄弟那儿混个脸熟也是好的,毕竟糜家是她目前能接触的人家中,最理想的合作对象。
因此,对于今日与糜淳的会面,崔婴是颇费了一番心思的,力求能给糜淳留下深刻印象,以便约定二人以后往来。
尤其是在观察到糜淳与她身边那位严肃的老妇人之间的微妙互动后,崔婴更是信心倍增。
她眼角带笑,露出一抹狡黠的光芒,向不远处的青葵招了招手:“今日阳光正好,我欲与糜阿姊一同赏花,你且让人将宴席移至花厅。”
青葵点头应下,转身离去。
崔婴表现得从容自若,眼角余光却一直留意着糜淳的反应。见青葵对崔婴明显不合规矩的突发奇想既不反驳也不管束,而是二话不说地立刻执行,糜淳脸上满是诧异与钦佩,崔婴见状,忍不住低低偷笑了几声。
*
拿捏奴仆其实也是个技术活儿,虽说崔婴才来到朐县不久,可也是和自己屋子里伺候的这些婢女们较劲过的,除了青葵。
并非她们不尽心侍奉崔婴。
日常伺候起居洗漱的事儿,她们能干得妥妥当当,但也仅止于此了,再多的,崔婴是使唤不动这些奴仆的,她们是属于崔氏的家奴,或许再具体一些,是属于崔使君的家奴,有崔使君做靠山,哪怕对崔婴再恭敬她们也是不把崔婴放在眼里的。
纵使古人再早熟,崔婴如今也不过才将将五岁的年纪,她们一句“小主人年幼不懂事,我们也是为小主人好”,便能名正言顺地拒绝崔婴许多不合规矩的要求。不仅如此,还常常背着崔婴向崔使君汇报她的一举一动。
不像青葵,她只听自己的话。
……
崔婴前世在读先秦典籍的时候,总结过先秦谏臣也有自己的古文翻译腔,一般来说就是以“我听说……”加一个奇奇怪怪的故事作为开头,中间多来些排比句、双重否定句、反问句增加气势,结尾再强行点名一下主题,在说这些之前,如果能再加上些怪异无比的行为更将是绝杀!
比如说,你今天想要丈夫给孩子做晚饭。
那么,回家就直接坐到锅里,等对方来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时候你就告诉他:“妾闻,昔极寒北地,有雄鸟焉,其身之健不若强鹰,其闻之疾不若鸱鸮,其爪之利去鹫远甚矣。凡育雏,猎十里之蝗而不竭,每育必成。今,公与妾享高堂之尊以育斯子,而无以成飧者,岂君子之德哉?”
最好最后再补上一句“与其把孩子饿死,不如你把我煮了吃了吧”!
……
于是,在某天,崔婴给欢欢喜喜的青葵放了一天假,然后趁人不注意偷偷溜进崔使君的书房偷了一卷《论语》带回自己的卧室,果不其然,替崔婴整理床铺的婢女在发现这件事之后马上跑到崔使君处告状,被尾随在后的崔婴逮了个正着。
崔使君看了看正跪在地上打小报告的婢女,又看了看正目光炯炯盯着自己的崔婴,无奈地笑了笑,摆摆手挥退屋内众人,将不情不愿地崔婴强行抱进了怀中:“阿婴看得懂《论语》?”
崔婴气鼓鼓的瞪着崔使君,答道:“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篇,这是孔子在回答他的弟子仲弓关于“仁”的问题时所说的一段话。孔子强调,无论是在公共事务中还是家庭生活中,都应该以一种恭敬和严肃的态度对待他人,自己不希望别人对自己做的事,也不要对别人做。这样的行为准则能够减少怨恨和不满,是实现“仁”的重要途径。
崔使君哑然,最终还是认真地朝崔婴承诺此事再无二犯。
崔婴嘿嘿笑起来,然后脸颊又被崔使君捏住朝两边重重一扯:“小心思越发地多了。”
崔婴不服道:“除了青葵,他们都不把我当主人!”
“你年纪还太小!”
崔婴转了转眼珠:“吾闻古时,有异兽焉,产子而不抚,弃之荒野。其子初生,目如蝙蝠,不见光明;耳似盲蛇,不闻声响;爪若兔足,无力捕食。然离母三日,耳聪目明,爪利如刀,无物能逃其捕。此乃示人,子欲成才,宜广其历练,勿以年幼而溺爱,否则何望其有为也?”
“阿父总是说我太小,但我也不能一辈子躲在家族父兄的庇佑下啊!不放手让我历练我当然不可能成长啊!”
*
背着糜淳那位严肃古板的乳母,崔婴附在糜淳的耳边小声蛐蛐,将她和崔使君的斗智斗勇小故事讲的跌宕起伏,听得糜淳目瞪口呆。
她愣愣地望着神采飞扬的崔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觉得自己从未见过这样鲜活的小娘子,不,不止小娘子,连从前自己觉得最最厉害的大兄也比不上崔婴此刻在她心中的光芒万丈。
毕竟她想,若是阿父还在,大兄也是不敢在他面前如此放肆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