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重生:大学里的亿万富翁> 第324章 工厂奠基,购买光刻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24章 工厂奠基,购买光刻机(2 / 4)

这才是最理想状态!

所以说华为是真的顶,经过那么多轮的制裁,居然还能活下来,本身就是个奇迹。

对于中芯也不能苛责,你用人家的技术就得老实听话,不然就让你拿不到原材料,甚至是光刻机。

那样工厂怎么开工,怕是过不了多久就要关门。

如果ASML抽疯,直接后台锁了光刻机。

陈平江倒不担心,一旦搞到那种程度,ASML也必然遭到报复。

ASML也不傻,总想绕开老美,卖光刻机过来,更不想因此彻底失去大陆市场。

所以说自研才是王道。

…………

这次随着张汝京和梁孟松一起来的,还有一些未来在华芯担任重要岗位的骨干。

陈平江陪的这些这群人当天晚上好好喝了一顿。

第二天上午八点,众人就坐车往临浦赶去。

这次的奠基仪式规格相当高,沪上的一二把手也会亲临现场。

陈平江三人坐在打头的第1辆mpv里,聊起了未来的打算。

张老道:“我认为我们应该先从IBM那里通过技术转移或者合作的方式拿到40纳米和32纳米的授权,然后把研发重心放在32纳米上,尽早实现40纳米的量产,这样既能够积累客源,也能够减少公司的运营压力。”

陈平江点点头,转而问梁老:“您怎么看?”

梁孟松笑着道:“老张和我的想法一样。”

“28纳米不尝试下吗?”陈平江好奇问。

“呃……”二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苦笑一声。

“我们能在最短时间内突破32纳米就不错了,至于28纳米想都不敢想,目前应该也只有台积电,在研发上比较领先,有望今年量产。”

张老也道:“主要是太难了。”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28纳米就是最先进的,是这个年代的先进制程。

28纳米就是一个大节点。与40纳米工艺相比,28纳米栅密度更高、晶体管的速度提升了约50%,每次开关时的能耗则减小了50%。

陈平江在脑海里想了想措辞:“我之前有了解过曝光技术。当时很好奇为什么不通过多次曝光来提升光刻的效率和精确度。”

多重曝光即用多个掩膜板,在同一块晶圆上进行多次光刻操作,将不同的图案叠加在一起,形成更细微的图案。这相当于用多个胶片拼接出一个更精细的图像。

梁老笑着道:“看来平江你的确了解过,不过你了解的可能不全面,行业里面倒是听过有两次曝光的,但多次的话,估计还真没有。不是说做不到,而是生产出来的芯片良率过低,成本过高,最终得不偿失。假设我们一次曝光的良率和台积电相同,都能达到90%,经过四次曝光后的芯片良率为0.9×0.9×0.9×0.9,也就是65%。”

“这个良品率太低了,我们得卖什么样的价格给客户?客户最终又接受不接受我们的价格?所以说还不如买最新的DUV光刻机经过一次曝光。”

陈平江笑着点头,“我就是随口说说。假如先用一个掩膜板,在晶圆上刻出一个较粗糙的图案,然后在图案上覆盖一层如氧化硅,再用另一个掩膜板,在硬质材料上刻出一个较细致的图案。最后去掉硬质材料和多余的部分,只留下最终想要的图案。这相当于用两个胶片分别放大和缩小一个图像,再将它们重合在一起。”

“当然了,我们就是瞎聊,我也不懂,二老不要笑话我才好。”

谁知道陈平江刚刚说完,张汝京和梁孟松嘴巴张得老大,一副看怪物的模样看着陈平江。

“这是别人和你说的还是你想到的?”

陈平江假模假样的摆摆手:“莪不说了不说了,哈哈,都说我不懂了。”

下一秒,梁老直接抓住了陈平江的胳膊追问:“你说的方案极有可能实现,即便不如用更好的DUV来生产,但也绝对是能够达到目标的方案。”

陈平江摆出一副讶异的模样:“是吗?我真的不知道,就是随便说说的,以前看过相关方面的书籍,然后里幻想过。”

张汝京也惊叹:“这样的话大概能解决一部分良率的问题,实在不行我们可以再进行一次类似操作。”

“绝对性,这等于就曝光两次,但是我们必须研发一套专用的设备。”

张汝京和梁孟松对视了一眼,当看到了华芯国际弯道超车的希望。

两人眼中不约而同迸发出非一般的神采。

真是天才般的构想。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