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 第136章 你也不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6章 你也不想……(1 / 1)

李隆基的确年纪大了,换做以前,他绝不会和李谈说这么多家长里短。

不过当他说起正事时,甫一开口便证明了其宝刀未老“李辅国已成祸患,汝

不可不防。然其权势乍起,苗晋卿、崔圆之流掌管政事堂,看似不敢与之相争,实则非其党羽。其若要成李林甫之故事,须得经营一两年。”

“汝战功颇丰,暂时无惧李辅国.………是以当务之急,汝想去何处坐镇?河东、陇右、朔方、河北。”

李隆基盯着李谈,原本无神的目光也变得有力,好似要将李仪看得通透。

而李谈听得李隆基说出这些地名,好像只要自己开口他就能送自己过去一样……想了想,他最终说道:“河北史思明虽降,然其人狡诈,定是诈降。明年王师复河北,相州安庆绪首当其冲,史思明强和安庆绪弱,二者必定联合。圣人一旦轻敌,恐事有不测。”

“吐蕃趁陇右兵力空虚,侵占我土,掠我士庶,唯陇右兵少,难以抗衡。”

“江淮剑南等地,虽无大乱,然租赋徭役繁重,旦有振臂一呼者,未必不会生乱。吾在淮南、河南观之,隋末故事殷鉴不远。”

李仪并未正面回答李隆基的问题,只是说出了他对于当前大唐局势的思考和判断。

李隆基听后沉默良久,最终叹道:“朕昔日就不知你有如此眼光。”

李淡腹诽,安史之乱前你就算知道了恐怕也会一直防着吧.…

“敢问以上……以阿翁之见,我该何去何从?”李仪最终换了个称呼请教。

李隆基虽被李谈的判断震惊了一下,但对于李仪的去处早有谋划:“只待平定河北,吐蕃疥癣之疾,增兵陇右易尔。河北本赋税要地,两年兵灾过去,产出必然不足,不过足以自养,届时亦可减免赋税。是以,你要去河东,牵制史思明!”在李隆基看来,一切的问题都源于河北的叛军,只要把河北的叛军解决了,剩下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李淡虽然觉得大唐还存在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均田制的崩溃和募兵制的不成熟,但他很确定,解决掉史思明和安庆绪的确是目前最该去做的一件事,前提是能解决掉。

“在安禄山叛乱之初,河东道太原以北各军兵马多有附逆。又经两年酣战,河东兵力远不如前……现任河东节度使为司空李光弼,其人本就善用兵,我如何取而代之?”李仪问。

他没有说什么李光弼一定会比他做的更好之类的话,早在河南时李谈就用事实证明了皇子这个身份能够给他带来的加成。要是放在数值游戏里,是能增加友军好感度,提高友军支援效率的。

李仪期待着李隆基的答案。

然而这回轮到李隆基摇头了。

李仪一时哑然,说好的政治手腕高超呢?竞然连个主意都想不出来?亏他还期待了半天。

李隆基人老成精,如何猜不到李谈的想法,他颇为无奈地说:“若是以前,我一份口谕便能让你担任河东节度使,但现在,口含天宪的是你阿耶,我自困于兴庆宫,又能有何对策?"

李仪听后只能失望地接受了现实。

“其实并非毫无办法.….”李隆基打量着李仪。

“还请阿翁不吝相告。”情知李隆基想要什么的李谈拱手行礼,规规矩矩。

“你可知现下政事堂的宰相们最怕什么?”李隆基问。

李仪一时陷入了思考之中,但见李隆基面露笑意,他忽然想到此前先后被罢相的宰相们,遂脱口而出:“怕与阿翁扯上关系!”

房琪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曾经颇得圣眷的天子宠臣,当朝宰相,只因被仇敌

贺兰进明状告心向太上皇,便沦落到身上只有闲职的境地。显然等到皇帝进一步掌控朝局后,房珀连维持现状都做不到。

李隆基轻笑一声,像是在称赞李谈回答得快,又像是在自嘲。

“你可知,即便是受汝父提拔之恩最重的张镐,其昔日入仕乃是受了杨国忠举荐,后来亦是被我自蜀地派往灵武。”李隆基道。

李仪当然知道,就算是能和李亨同塌而眠的李泌,起初都是被李隆基派到李亨身边的。至于苗晋卿、崔圆.……哪怕是投靠了李辅国的裴冕,哪个没有受过李隆基的提拔?

到时候来一句“明宰,你也不想被圣人怀疑心里藏着上皇吧!”不怕做不成

事。

“不过,这是剑走偏锋之法,不可再三,需用在关键时候。”李隆基道,“现在你要做的,便是静下心来,等!”

或许是觉得李谈年轻气盛,会不知忍让,李隆基强调道:“天授二年,朕时年七岁,出阁开府。这本是好事,然就在当年,朕与父母兄弟一道被幽禁宫中,近十年不得出。朕昔日十年都等得,于你而言,不过一年。”

李淡见李隆基提起了伤心往事,并未多言,只恭敬地拜道:“谨受教。”

他知道,李隆基的生母窦德妃就是在此期间被人诬告厌胜,和李旦的皇嗣妃刘氏一起被武则天宣去朝见,然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最终连尸体都没找到。作为丈夫的李旦竟然问都不敢问一句,全当这两人不存在。

相较于武周时期的政治斗争,现在的宫廷厮杀都显得有些平和了。

李淡忽然想到,李隆基真的如他现在所见的这般无害,这般替他着想吗?

他所看到的李隆基是不是对方想让他看到的?

未久,玉真公主忽然找来了:“三郎,谈完了吗?要我说亲孙都登门来求了,你又何必计较呢?

李仪先是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玉真公主口中的三郎指的是李隆基。

玉真公主说着话靠近了过来,像是才想到什么:“说来,此处有两个三郎呢!”“也罢!”李隆基像是被玉真公主说服了,“你且回去告诉汝父,就说我应下将张均张珀贬为庶人,但此二人永不录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