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其他类型>大唐从平安史之乱开始> 第114章 洛阳谍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4章 洛阳谍影(1 / 1)

时间回到一天之前,十月十八日,当唐军的哨骑出现在洛阳城外时,洛阳内外,从宰相到士庶,尽皆震动。

洛阳城外的百姓自发迎接唐军到来,主动提供各种情报,而洛阳城中也是人心惶惶。被安庆绪寄以厚望的陈希烈留意到这一幕,扛不住了。他心中本就不太相信一直在深宫享乐的安庆绪敢于亲赴前线,更知道单靠城中的五千兵守不住动荡的洛阳城。然而李猪儿看他看得实在紧,陈希烈不敢露出丝毫异样。

直到“家父见公因国事劳累,特命小侄来为公送些珍贵补品,还请明宰多顾

惜身体。

在自家府前看到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这道年轻挺拔的身影,陈希烈不禁恍惚一他与张均、张珀兄弟的关系很好,对于两人的子侄也都很了解,他很清楚,眼前的张家七郎是两人子侄中少数追随李隆基离开长安的,而对方现在这般光明正大地代表着张珀出现在他面前,其中意味不言自明。

“陈相公?

陈希烈听后身旁李猪儿的轻呼声,意识到了自己失态,当即说:“敌军进攻在即,我的确有些疲惫了.……替我多谢你父!”

他当即就要呼唤自己的儿子招待张岱张七郎,忽听李猪儿又开口了:“这位是张相公家中的郎君吗?瞧着有些面生,不知是行几啊!”

张岱不慌不忙地答道:“回李公,在下行九,昔年体弱多病,是以少有见人,是以才未曾瞻仰过李公。”

李猪儿听后并未多说什么,像是接受了张岱的说辞。

陈希烈有些烦恼,身为宰相,他当然能看出大燕的日薄西山,他其实很想将安庆绪的消息卖出去,以备将来可以保住性命。可问题是李猪儿丝毫不给他同人私下交流的机会,哪怕是睡觉,都有李猪儿安排的宫人服侍这种一般人没有的待遇,陈希烈还得谢谢人家呢!

张岱其实也很烦恼,当他知道洛阳城中的情况后,便知道陈希烈和李猪儿一定知道什么大秘密,所以才甘冒风险来见陈希烈,不单是为了尽快拿下洛阳,也为了能够用自己的功勋给张珀、张均抵罪。

在被陈希烈的长子招待说了些没营养的话后,张岱又见到了陈希烈。这让他心中一喜,因为这意味着陈希烈的确有话对他说,唯独有些遗憾的是,李猪儿依旧跟着陈希烈。

也因此,张岱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洛阳兵少,我欲请城中高官要职发府中仆僮协助守城,九郎回去后可将此事告知令尊。九郎若是愿意,也可领人参与守城,战场上得来的前途总好过恩荫。”陈希烈说。

张岱注意到,在陈希烈说洛阳兵少时,李猪儿眉头一皱,但到后面却又不在意起来。

张岱当即明白了陈希烈的意图,李猪儿以行事称安禄山心意而出名,未必能听懂官场上弯弯绕绕的话。想必陈希烈应该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第一句话是点明洛阳的情况,后一句话是在点明他的态度。

他当即做出振奋姿态,应道:“唐军毕竟来势汹汹,今日来的唐军哨骑自称十五万大军,明日就能到,家父同样在发愁如何抵挡。明宰得陛下托付大任,不知除了仆僮之外,小侄还能做些什么?”

陈希烈很高兴张岱表现出来的姿态:“听说那建宁王每战必亲临战场,尤爱领军冲锋。然其不过一郡王而已,逊陛下远矣!你若有胆量,便照我说的行事,自去守城!”

张岱从陈希烈的话中想到了某种可能性,心头一惊,他的城府终究不够深,落在脸上却是片刻的茫然。然而等到张岱回过神来,余光却留意到坐在陈希烈下首的李猪儿正盯着他看。

他拱手道:“在下从未领过兵,一时恍惚,让李公见笑了。

李猪儿沉默片刻,忽道:“我有一问,我亲手杀了安禄山,对大唐可算是大功一件?”

陈希烈与张岱皆哑然失色。

许久之后,见李猪儿没有动手的打算,两人才摆脱了心中的惶恐,张岱大着胆子应道:“当然是大功一件!光是此功,就可以让李公性命无忧,若再加上这座洛阳城,那公自可富贵一生!”

李猪儿想笑,却又笑不出来,半晌才道:“残缺之人,只求苟延性命耳。”

十月十八日天色刚暗,李谈便从张巡加急派来的信使处得知安庆绪很有可能正在灵宝郡。他并没有怀疑安庆绪借机逃往河北,因为安庆绪到底是敢反杀安禄山的人物,就算在称帝后表现地再昏庸,于生死危机前放手一搏才是常理。

意识到安庆绪打算的李仪当即做出了连夜奔袭的决定,在十月十九日战事正酣之际,李淡抵达了战场。

或者说是战场附近。

叛军对于后方并非没有防备,可也正因为如此,当李谈领着自十八日早上就没休息过的骑兵击溃了那些绝称不上精锐的叛军步卒时,叛军也确认了他是从东边而来。于是乎叛军理所当然的陷入了恐慌之中,因为眼前战事不利,而他们又无法确定自东方而来的李谈主力在何处。就连安庆绪在知道李谈如此快的抵达后,也一时失去了背水一战的勇气一他还有机会回到河北卷土重来呢!

这一回,即便有安庆绪的存在也抹平不了叛军内部以邻为壑的现状,最先选择领兵逃亡的是李归仁,然后是安守忠、阿史那承庆……他们各自领着嫡系兵马撤向河北。两人倒是有些良心,临走前还让严庄告诉安庆绪一起逃。

安庆绪还能怎么办?只能让严庄、张通儒带着兵马跟随他们一同逃向河北。

最终,新店之战由此匆匆结束,但结果却并不匆匆。逃离战场的代价很大一除了李归仁领着两三万胡人先行一步外,叛军其余各部无一例外都被郭子仪、李嗣业、王思礼、王难得等大唐将帅领兵紧紧咬着,皆损失惨重。

十五万叛军,斩首、俘虏便足有六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