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独臂看火候差不多了,便语重心长地开解道:“公子明知道严格按照标准生产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可临走之前,他还再三叮嘱洒家,让造船厂一定要将标准化坚持下去。不如,这样,你们再坚持一个月,你们的工钱,洒家负责。如果到时候还是如此,你们就停下,洒家亲自写信给公子解释这件事情。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效果明显,那我可要从你们的收入中连本带息多收一成,如何?”
“独臂大叔,你的话可当真!”每次有事,都是蔡木匠出头说话。
“废话!你这孩子竟说废话,洒家什么时候说过谎话?”蔡独臂一听立刻瞪起了一双牛眼,紧紧地盯着这个胆大的小子。
这小子本名就叫蔡木匠。他是蔡独臂从小看着长大的。他爹和蔡喜一样,都是蔡家的家生子,由于从小天份不错,跟着家里那些临时招募的木匠学手,有经过自己的琢磨,还真让他学下了极为高超的木工手艺。
他爹给他起这个名字,自然是希望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手艺。可惜的是,蔡木匠本身的天赋比他爹那就差的太远了,二十岁的人了,还有他爹在一旁手把手的教着,可到了现在顶多也就是二把刀的水平。即便是这样,蔡木匠也是造船厂孝慈里本地木匠中水平最高的了。
他爹本来也在蔡道手下工作,不过因为他的身份,蔡喜并没有把他安排在造船厂。现在分了家,他爹自然要回归蔡福管理的蔡家。
可是,蔡木匠和他爹不同,自打小时候,就忍受不了大家族的束缚,有此机会,便毅然决然的留在了这里。算是彻底摆脱了大家族的束缚。
同样是给姓蔡的干活,为什么蔡木匠对两方势力的态度却决然不同呢?
这个问题,即便那些外乡的木匠和学徒也能替蔡木匠回答。
一个字,‘豪’!
两个字,“大气”!
三个字,超出了这些大字不是几个木匠的能力范围了。
蔡道除了爱提出一些稀奇古怪地要求折腾他们以外,在家的时候,带着些工匠和学徒那是真得好,发自内心的将他们当成是自己的亲人。
于是,事态终于平息下来,世界上第一次中等规模的罢工事件也就无疾而终了。
在其他工匠和学徒停止了罢工,按照原来的步骤,生产船只的时候,蔡木匠带着孝慈里在本地雇佣的木匠和本地招收的学徒共同努力下,坚持了下来。
本来,他们也以为自己顶多也就能坚持一个月。
可是,仅仅过了七天,二把刀带着三把刀和一帮子菜鸟居然把产品的废品率降低到了五成以下。两周后,更是降低到了三成,而且,他们这些人造船的速度已经赶上了造船厂里效率最高的小组。
三周以后,蔡木匠带领的孝慈里本地小组,不但已经能够一天造一艘中型的船只,还将废品率降低到了不足一成。
蔡独臂和蔡木匠用实际行动再一次验证了公子最爱说得那句话——用结果说话。虽然有失偏颇,可是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蔡木匠这个榜样的示范下,整个造船厂里开始潜移默化的执行起了蔡道标准化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