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1 / 1)

第42章第42章

临近五一劳动节,各大国营厂都开始筹备起了节目。韩学礼倒不用亲自上场,但作为验收成果的评委之一,代表厂领导、为报名表演节目的同志们加油打气,这样的活动,却是少不了的。“今年,食品厂宣传科有个年轻的女同志提了个想法,邀请去年当选劳模的同志们一起参与、排了出戏,我今天看过了,感觉排练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爸妈,到时候,你们也来厂里看节目吧?”

毕竟是国营单位,哪怕是工人们的节日、就是要大家伙儿一起热闹热闹,也不可能任由外来人员随意进出。

五一当天,韩学礼肯定是抽不出空来的,他打算,到时候让秘书张鑫来接家人进去。

“行啊!那就去看看呗!“韩老爷子一口应下,反正,他们老两口也没别的事情做,平时不是去护城河边儿上看人家钓鱼,就是去逛百货商场、看电影、去居院听戏。

可是,这几样儿,在上几天班后、用来放松放松心情还行,但要说天天就干这几件事儿,时间一长,也难免觉得无聊。像是最近,韩老爷子去看人家钓鱼、自个儿学着上手、却总是空手而归,“一气之下”,已经转移了找乐子的阵地,改为在巷子口那棵大榕树下面看人家下棋了。

“不巧,劳动节前两天,我要跟车去趟东北,估计是赶不上凑这个热闹了!”

梁万说着,心里叹口气,原先没工作的时候,想的是只要有份儿工作、不管是在哪个单位、做什么的、他都能接受。可,人心总归是会不满足的,从进铁路局到现在,他常常跟车出差,往往一走就是三五天。

虽说家里至今也没出现过离了他不可的大事儿,但,要是真的出现了这样的事情,他人却在外地,连个电报都不一定能及时收到,那时候再懊恼,可就晚了!

“我也不去了,省里终于点头,同意让我们单位参与那个项目,常经理又把这事儿交给了我来盯着,这阵儿正忙着呢,劳动节,单位给放半天假,我打算和小徐一块儿去郊区看看!”

韩菁升成了办公室副主任,手底下总得有一两个能用的人,比起新婚不久的小张,她觉得,还是用小徐更心安理得一些。俩孩子不去,长辈们也没觉得扫兴,孩子们各有各的事情忙,这是好事儿,至于他们,还没到走不动道的时候呢,哪儿就非得要孩子们陪着一块儿去了余秀芳当即就和韩老爷子开始盘算起来,劳动节那天,估计会在厂里看到有阵子没见的“老朋友”,这不得穿得体面板正点儿?要不然,知道的说你是在发扬艰苦朴素作风,不知道的,还以为你退休了、没用了、家里的孩子也都变不孝顺了呢。依旧和之前一样,28号,梁万大清早的就出发去了火车站。现在天气越来越热,向英也就懒得折腾、提前摊两张葱油饼、煮两个鸡蛋、让梁万带着了。

反正,梁万和列车餐厅的人基本上都已经混熟了,做完所有准备工作、等乘客们全都上车后,他就可以去餐厅吃早饭了。火车天南地北、四处跑,连带着"搜罗"各种食材,餐厅里的食材种类繁多,大师傅往往“见猎心喜”、一时技痒、做几道不常见的美食,这也就便宜了梁万他们这些列车员。

“李唯哥,帮我留两斤虾呗!等咱们回程的时候,你帮我做成虾饺,我带回去,也给家里人尝尝鲜!”

列车上没有冰箱,像活虾这样需要低温保鲜的食材,通常是把冰块装进保温箱里、人为制造出低温环境、延长虾的存活时间。梁万也知道,等他们回程的时候,这虾估计已经是半死不活的了,可谁让,在安城,想吃上新鲜的海货实在不容易呢!条件有限,就不用挑三拣四的了,再说,梁万觉得,就算是这年头儿不怎么新鲜的活虾,吃着,肯定也比后世食品添加剂一大堆的东西更健康!“成,没问题!"十分自然地从梁万手里接过钱,李唯一口应下。尽管他和梁万不是每回都能正好跑同一条线,但每回碰上,梁万都会来找他"点菜”,次数多了,俩人的关系也就从“钱货两讫"转变成了"能深聊一点儿"的朋友关系!

“对了,你听说没,单位好像要做些调整,把跑每条线的人都固定下来?一般情况下,“你听说没”这四个字,只是用来开启话题的,这次也是一样,梁万当即惊讶道:

“固定下来?怎么个固定法儿?是按照个人意愿打申请、还是怎么着?总不能突然拿出一套试卷来让我们做吧?”

梁万心里评估着固定路线后的优劣之处,最后得出结论:这事儿可以一试!尽管路线固定后,他出差的时间变少,连带着拿到手的补贴也会减少,但梁万觉得,一个月30天,至少有20天都在外地跑的日子,是真的有点儿难熬!“这我还不太清楚,只听说,有人极力反对,又怕一两个人的分量不够,都开始悄悄拉人入伙儿了。”

李唯消息灵通,之所以跟梁万提起这事儿,也是怕他不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被人忽悠、栽进去了。

毕竞,“知音难觅”,来找李唯买东西的人不少,但要说最投缘的,那还得是梁万。

“这不就是正常的工作调整吗?跑哪条线不是跑?大家伙儿极力反对,估计就是担心不适应吧!”

梁万打着哈哈道,他加入乘务组也有一段时间了,对铁路单位能捞多少油水也算是门儿清。

这是个供求严重不平衡的年代,又因为交通不便、出门必须要开介绍信等等,一些在本地人看来稀松平常的东西,运到外地,就成了稀罕玩意儿。倒买倒卖、从中赚取高额差价,这就是投机倒把罪。乘务组这些人的胆子倒是没有那么大、每次都倒腾许多东西,但是,明知道冒一次险就可以挣到他们几个月的工资,还要求他们必须心如止水、不为所动,这也太强人所难了些!

梁万承认自个儿胆子小,他们家的人也都不算胆大,别说南北两地倒腾东西了,就连黑市,除了闹饥荒那两三年,他们家都很少去。所以,当他在乘务组站稳脚跟后,有人来试探拉拢他的时候,梁万故意装傻充愣,让对方相信他就是个有点运气在身上的“老实人”,这才算是把对方糊弄过去了。

“对对对,大家就是怕不习惯而已!”

梁万能糊弄住不了解他的同事,但却未必能糊弄住李唯。他了然一笑,连声附和道。

固定路线,意味着之前的人脉关系通通作废,意味着他们拿到手的钱减少,也意味着之后的购买地和出货地都是固定的、被发现举报的风险大大增加。收益和风险严重不成正比,那些个人能答应才怪呢!当然,这事儿要看破不说破,他们和领导之间的角力,不管谁胜出,都跟他和梁万这样的局外人没多大关系。

劳动节是全国所有工人的节日,即使梁万到了东北,也没能逃过这种气氛的感染。

他和乘务组的几个同事,还顺便在兄弟单位看了场表演,倒是变相弥补上了没能和家里人一块儿去食品厂看节目的遗憾。东北素来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谚语流传,“物产资源丰富"的名声甚至已经传到了全国各地。

所以,在下乡知青们看来,最好的去处,除了“家门口",那就是大东北了。因着是在外地,又有“单位要固定路线班组"的小道消息,梁万难得大胆了一回,悄悄跟人打听了黑市的消息,跑去买了好多东西。注意,这里的“好多东西”,还真不是用了夸张手法,而是在陈述一个事实罢了!

两袋蘑菇,一袋干木耳,两袋黄豆,五斤大酱,十斤红肠,五十斤大米,二十斤黄小米。

这么多东西,用“扫货″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了。幸好梁万每次出差,韩菁都会抱着"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想法,让他多带些钱。

要不然,纵使梁万想给家里多买些东西,兜里空空如也,那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除了那袋大米,剩下的,梁万从黑市出来,就去邮局寄回家了,邮费不少,但比起在安城买到这么多东西要费的功夫,他觉得,还是很合算的。见梁万背着袋大米回来,同事们见怪不怪,毕竞,家家户户的粮食都是定量的,到了月末,一家人就更得“斤斤计较"着做饭了。难得来一回东北,谁舍得“放着宝山分文不取”、空手而归呢?像梁万这样只买些粮食的,已经算是相当保守了,听说,他们单位还有人胆子忒大,在东北悄悄收人参、鹿茸、貂皮这些贵重玩意儿呢。也不想想,这么贵重的东西,谁家不是留着压箱底儿、当传家宝啊?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收这些东西,也不怕被人给黑吃黑了!再说,这些东西贵重,万一被逮到,投机倒把罪可就没有一点儿转圜余地、彻底坐实了,丢工作事小,要是被判去农场劳改两年,这辈子也就完蛋了!对于旁人大晚上悄悄出去、又偷摸回来的事情,有心人会在心里盘算计较着,但对于梁万来说……

啊?昨晚有人出去吗?不知道啊!反正我早早就睡了!装傻充愣这一招儿,虽“可耻"但有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格格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