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40章
草帽是手工编织的,有一顶,因着大爷的别出心裁、在帽檐处加了几朵不知名的小野花,并不显得土气。
毋庸置疑,这是梁万特意买给韩菁的!
不过,虽说买草帽、是因为看见他媳妇儿被晒着了才想起来的,但梁万的行事风格可是“人人有份儿”。
韩老爷子当即就戴上了新帽子,同时,心里也在想着,过两天出去钓鱼的时候,可不能忘记戴着。
人这一辈子,年轻的时候比家境,中年的时候比工作、比对象,到了老年,能用来做比较的,可不就只剩下儿孙了吗?韩菁不是那种心细如发的姑娘,反倒是梁万,由于在现代的生活经历,时而会有些贴心之举、令人惊讶。
昨个儿,余秀芳刚顺嘴说了句,又想吃春饼了,今天,梁万休息,直接就给安排上了。
吃春饼,是立春时节的饮食风俗之一,多是东北、华北地区的人遵从这一习俗,在安城倒是不多见。
余秀芳的爷爷奶奶就是从东北逃过来的,受长辈们的影响,她嫁进韩家这么多年,几乎每年立春前后的时候都要做一回春饼的。当然,比起薄可透光的春饼,韩家人更愿意把余秀芳做出来的东西,称为加大版的饺子皮儿,没办法,以她和面的功力,再擀薄一点儿,这“春饼”就要破了。
也正是因为前些天尝过了奶奶的手艺,今天,梁万才选择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他也不大擅长做面食,最后,只好仿照着简易版烤鸭卷饼的做法、先擀饺子皮、在饺子皮上刷一层油、摞在一起擀开、而后上锅蒸熟即可。虽说做法偷懒了点儿,但做出来的成品却是相当不错,至少,围观了半天的韩老爷子总算放下了那颗悬着的心。
梁万做了道凉拌菠菜,用豆芽、韭黄、粉条这些,炒了道合菜,最后,又出去买了一只片好的烧鸡回来,为此,还多掏了三毛钱的“加工处理费”。鸡肉蘸着鲜甜的酱料、配着葱丝和黄瓜丝,用薄薄的春饼裹上,咬一口下去,各种滋味、尽在口中。
饭桌下,韩菁朝着梁万竖起了大拇指,她觉得,梁万也就是吃了没能从小学艺的亏,要不然,以他的天赋,去国营饭店当个大师傅,也是绝对没问题的。“媳妇儿,明天我打算去趟郊外,看能不能摘点儿野菜回来,要是找着荠菜了,咱们明天吃荠菜鸡蛋馅儿饺子,你觉得怎么样?”梁万自认为不是个勤劳的人,单位给放了两天假,如果是上辈子,他绝对可以整整两天、闭门不出的。
可谁让六十年代没有手机玩呢?梁万再能睡,也不可能把两天的时间都用来睡觉,那就只能想法儿给自己找点儿乐子了!摘野菜,是梁万灵机一动的想法,六十年代的野菜,应该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吧!
韩菁迟疑了下,问道:“你认得荠菜长什么样儿吗?”……“梁万沉默,原主的记忆里好像也没有这部分内容,那怎么办?他又不能掏出手机来"百度一下”。
余秀芳听着俩孩子的对话,心里乐了会儿,这才解围道:“这好办,明天我和小万一块儿去!我也有好长时间没去过郊外了,正好多走走、可以舒活舒活筋骨!”
六十年代的郊外,其实和农村并无区别,对此,骑着自行车过来的梁万深有感触。
余秀芳坐在自行车后座,头上戴着草帽,如果抛开自行车这么个大件儿不谈,其实,他们祖孙俩还真像是就生活在郊外这一片儿的农民了。出城后的路并不好走,好在,他们祖孙俩没打算走太远,很快,就选定了一处小山坡。
梁万推着自行车,余秀芳在前面开路,拽着生长茂盛的杂草,俩人顺着小路,往更靠山的地方走去。
郊外的村子附近都有更高的山,野菜又是一茬儿一茬儿、长得极快,这里虽然距离那些村子不算远,可一点儿野菜,在家门口都能找见,何必要跑这么老远?
于是,这就便宜了梁万和余秀芳!
教梁万认了认他心心念念的荠菜,俩人就开始干活儿了,等到临近中午、天气变热的时候,他们已经装了大半麻袋的野菜。“奶,你在树底下歇歇脚,我进村去要碗水,咱们喝口水再回家吧!”这里只是小山坡,又离村子极近,要说有野猪这样的大型动物出没,梁万是不相信的,所以,他不怎么担心余秀芳的安全问题。“去吧!”
余秀芳回了一句,她原本还在想,为了这一口荠菜饺子、跑这么老远,真没想到,小万这孩子,在"吃"上还挺有几分执拗劲儿的。直到梁万说进村要碗水,她愣了下,这才反应过来。没记错的话,这个村子,也是和蔬菜公司签订了合同、定期会按照一定数量向菁菁她们单位提供蔬菜的!
前后等了约半个小时,梁万终于回来了,他手里的两个军用水壶也都被装满了凉白开。
“奶,我回来了!咱们回家吧!”
正如余秀芳猜想得那样,梁万进村,“顺便”还打听了下蔬菜种植的事情,当晚,他也把自己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韩菁。“你们单位想扩大蔬菜生产基地的规模,地从哪儿来,也得考虑进去,现在种植蔬菜的那些地,一部分是郊区农民分到的自留地,另一部分,是集体割让出来的耕地。”
“但他们每年都要交公粮,而蔬菜公司结算的是钱,落到大队集体的公账上,先算出大队所有社员这一年总共挣了多少个工分,用钱数除以工分数,核算出一个工分值多少钱,最后,交完公粮,再由社员自行决定、多少个工分换粮食、多少个工分换成钱。”
“也就是说,如果要挪用耕地来种植蔬菜,他们大队的粮食总产量就会下降,交的公粮数目却是固定的,最后,社员们想用工分来换粮食,却没有那么多粮食可换,手里就剩下钱了。”
“对社员们来说,钱有用,也是最没用的,他们的儿女谈婚论嫁、盖房子的时候,必须得有钱,但如果没有粮食,他们拿钱、没有票,是买不到粮食的,要是人都快饿死了,还能顾得上别的?”
“所以,想扩大规模,最好还是先让你们单位的人去实地考察一番,再给那些个大队都透个口风,看看是要和上面商量着、减少交公粮的数目,还是另选地方、开垦荒地、用来种植蔬菜,如果是后一种办法,那肯定得多花钱,你们现在算出来的数字就不准了,得重新算!”
这几天,韩菁为着这事儿有多么操心,梁万是看在眼里的。他不是绝顶聪明的人,能灵光一现、立刻想出让人拍案叫绝的解决方案来,但他也有自己的聪明之处。
像是这实地考察,坐在办公室里的人更容易相信数字,也更相信只要先把领导说服、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可梁万不会这么想。如果这件事是对蔬菜公司、对食品厂、对安城有益,却对社员们弊大于利,那这件事一定是做不成的。
因为不管是六十年代,还是二十一世纪,没有任何个人、任何单位能够惹了众怒却全身而退的。
这是韩菁想做成的事,字写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记录着她的心血,梁万能做到的,也就是尽力替她分担一点点、让这件事减少一点儿波折了。“我知道了!"韩菁皱着眉头道,她的不高兴,并非是因为梁万“看轻”她的能力、“多此一举"替她分担,而是冲着自己去的。“亏我还以为这件事,我们商量了这么长时间,方案已经很完美了,没想到,还留了这么个漏洞,要不是你提醒,我们估计得在领导们面前闹笑话了!”设想一下,他们修修补补许多天才拿出来的方案,领导看两眼,问到农民兄弟的想法时,大家伙儿面面相觑、一个个都傻了眼,这将是一番让人何等想撞墙的画面啊!
韩菁懊恼地说,又反思了下,若有所悟道:“我好像找到原因了!是因为两家单位坐在一块儿商量事情的时候,坐在那儿开会的,没有蔬菜生产基地的代表!因为没有人替社员们发声,所以,他们的利益诉求才被忽视了!”
韩菁足够聪明,一下子就想到了原因、以及之后弥补上这个漏洞的办法:“除了重新核算成本,接下来,还得让蔬菜生产基地的人、那几个大队长都来开会才行!对了,你说,要不要在社员里也选一两个代表出来?要不然,我怕有的大队长想着这是市里的意思、有些困难、不能克服也得克服、只知道点头了!”
虽然是问着梁万的想法,但不等梁万回答,韩菁就理顺了思路,先一步说:“算了,增加开会人选的事儿,我明天还是再问问常经理吧!毕竞,要选社员代表的话,选出来的人是不是得到大多数社员认可的,一来二去的,倒是容易把事情变得复杂化了!
梁万选择默默地做一个合格的倾听者,只是,随着韩菁的侃侃而谈,看着她的眼神不免添上了更多的笑意,与自豪!没错,虽然他是个普普通通、没有半点儿王霸之气的穿越者,虽然他的最大爱好就是躺平,但这妨碍到他有个很有本事的媳妇儿了吗?分明一点儿都不妨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