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第76章 合同
除了这两件事情之外,桑瑜这几天忙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大棚的事情了。何丽英那天回去之后,挑灯夜读的好好的研究了一下,第二天就把图纸给画了出来,她来找了桑瑜,桑瑜看了看图纸,觉得已经跟自己在四十年后看到的图纸差不多了。
而且又听何丽英说,现在改出来的这一版的大棚大小是可以灵活变化的,最大的可以七分地建一个,但是如果只有两分地,也可以建一个。价格也找刘建设这一边核算了出来,最大的那一种建一个要将近五十块,如果跟四十年之后的大棚相比,这个价格是相当贵的了,但是由于是万事开头,没有成品的材料,能跟车床厂定下这个价格已经非常实在了,至于小一点的大棚,则要根据具体的面积和使用的材料,会相对的便宜。不过,也没有低于二十块的。
拿到这个预算和价格,桑瑜就打算去冯美华家好好的商量一下这个建大棚的事儿。
最近的四平乡的秋菜收获季节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那是家家户户都在抢收,因为菜品比较全备,也就导致最近市场上的菜便宜了几分钱。别看好像娇嫩的绿叶菜似乎便宜了一点,但是因为大量的秋菜上市,木材厂的很多职工们都开始选择屯菜,比如大白菜、冬瓜、红薯、土豆、南瓜之类的菜品非但没有便宜,反而更贵了。
这段时间刘玉城和桑柳天天都要去几趟四平乡,以前他们还能看看场子,看看批发的菜卖得怎么样,可是自从有一些职工家属们听说他们可以直接帮他们屯菜开始,这两个人就忙得要起飞了。
甚至有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只来得及送菜。不过一个多礼拜下来,桑瑜发现两个小的眼见的人也瘦了,下巴也尖了,甚至连眼窝都抠进去了,只能天天好鱼好肉的给她们改善生活。发展到了九月中旬的那个礼拜天,桑瑜甚至连衣服都没有去卖,直接去大车队租了两辆车,让裴铮和段成两个人下到四平乡去给自己拉了两趟菜,来到小广场这里专门批发给屯菜的职工。
桑瑜这么做,一开始只是怕两个小的太辛苦了,自己的妹妹也就算了,要是把刘玉城给累病了,刘老头估计不会放过自己。但是,世界上有些事情就是这样,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桑瑜搞了那么两大车的菜在小广场的菜上批发、屯菜,一下子就把周围好大一片的职工们给吸引过来了。
毕竟,囤菜这个事儿在每年之中还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过了十月份,也就陆陆续续的只有大白菜了,像是土豆、南瓜、冬瓜、红薯这些可就都没有了,不趁着现在囤,那冬天的时候可就只能在菜站买高价菜了。原本小广场上卖菜这件事也就附近的这一小片的家属区职工知道,现在随着这一囤菜,好多职工才知道这里居然有卖菜的。而且这里的菜又新鲜又脆嫩,更重要的是还要比菜站更便宜,好多人当下就下定决心以后买菜不去菜站了,就来小广场。桑瑜更没有想到的是,她这一天拉着的几大车子菜,几下子就卖完了,卖完之后,还有更多的人预定,桑瑜当下就决定,再去大车队去租几天的东风车。运输队也不是第一次租车出去,要知道现在有车的单位毕竟是少数,就像是百货商场自己都没有车子,他们拉货,那都要去各个单位的运输队租的,只是大车队还是第一次跟私人做生意,而且还是跟桑瑜。要知道,她可是木材厂的名人,不管是以前的抓贼成了榜样,还是单位里第一个停薪留职的,无论那件事儿提出来,那都是响当当的。所以,大车队队长听说桑瑜还要再租个四五天的车,那条子批得十分痛快,而且价格也便宜,一辆车一天的租金是十五块,油钱包含在里面。桑瑜就着也就把裴铮和段成两个车子的驾驶员又给包了几天。本来大家就是卖衣服的合作者,而且私交又好,所以这几天裴铮和段成那真是下了苦力了。
就是因为实在是太忙了,何丽英也被桑瑜揪过来帮忙,主要是打下手和做饭,总之,那几天的时间把大家都给累够呛。好容易这三五天结束了,囤菜潮也过去了,一大早裴铮又来跟桑瑜说,市区火车站那边打电话过来,刘业给他们补得货也到了。不过桑瑜这一天是已经订了要去冯美华那里谈大棚的事情,这个去火车站拉货的事情就全部交给了裴铮和段成,双方约定好,大家分开行动,晚上再碰头桑瑜搭着刘玉城的顺风车去了冯美华家。
冯美华他们这一段时间抢收秋菜也是忙得四脚朝天,不过今年比起往年来,村民的积极性可是要高太多了,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菜只要收上来,冯美华这边就直接给销售出去了,甚至还有东风车来拉,他们根本就不愁销路。以前在村子里面秋菜收完之后,其实大家就已经要休息了,毕竞滨江这个地方是不种小麦的,所以,秋收一完,地就闲了,大家就天天在家里游手好闲起来,这个时候也是村里面的领导最头疼的时候,因为只要村民闲了,那就事多了结婚生孩子什么的倒是也算正常,就怕他们打架斗殴,偷鸡摸狗,所以往年的时候,秋收完是村子里面天天开大会的时候。不过今年因为有了桑瑜这边收菜,大家秋收完了完全没有休息的心思,各个都在整理菜种,打算再过几天就把那些冬季可以种的菜给下地了。桑瑜到的时候,已经是上午十点了,冯美华家初来七八个还来交时令蔬菜的村民,难得的冷清。
就那么几个人的菜冯美华就交给了许二青,让许二青来收,自己则跟桑瑜搬了椅子坐在了院子的角落里面看图纸。
在大棚的图纸上,还有一张冯美华家菜地的图纸,何丽英按照那天量得地,准确地计算了所有的大棚,写得清清楚楚,就算是不太看得懂图纸的冯美华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她用手指细细的数了一下菜地的平面图,“也就是说,我现在的地最多是三十个大棚就能盖满了?”
“是,就是这几块小的地方可能要空下来。“桑瑜也看得清楚。不过,就算是空了零零碎碎的几块,也要比那天量地的时候,留下得少多了,对于这个大棚的数量冯美华是非常满意的了,她甚至已经在心里面盘算了一下这些大棚里面要种什么了。
“这些大棚的成本要多少?"冯美华拿出算盘,按照何丽英已经列好的算式,又仔细的算了一遍,不过最后的结果让她的眉头微微的皱了起来。这些大棚全部盖好,大概要一千五百块,这个数字在八十年代可不是什么小数,桑瑜也就是因为这一次衣服卖出去了,手里面才松快,能拿得出来,就是不知道冯美华这边拿不拿得出来了。
冯美华这几个月卖菜其实也攒了几千块钱了,可是,钱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多了,冯美华现在手里面要拿出这么多的钱还真是有点困难。更重要的是,冯美华家要盖房子,这就压了钱了。“手里面钱不够吗?"桑瑜和冯美华已经认识那么久了,互相很了解了,冯美华虽然没有说话,但是桑瑜已经从她的表情里面看出了为难。冯美华的脸上就露出了无奈,她叹了一口气,指了指院子外面堆得砖,“要盖房子,我可能拿不出这么多。”
前短时间下大雨,冯美华家四间房子塌了一半,要不是这个原因冯美华也不会那么被动的在这个时候盖房子。
桑瑜:“你能拿多少?不够的我这边补就行了。”“最多三百。"冯美华算了一下,她没有推辞桑瑜的出资,但是也觉得十分不好意思。
毕竟这个大棚可是盖在自己的地上,听说,还能用很多年,所以怎么算都是自己占便宜。
不过冯美华也不是一个扭捏的人,她既然能大大方方的接受桑瑜的投资,也就提出来了一个分成的的想法。
“这大棚里面前三年的产出利润我不要,就每年不管种几茬菜,我只要一个棚子一百块的辛苦钱,三年之后,大棚的利润我们再平分吧。”这个提议当然是对于桑瑜极大的有利,不过桑瑜还是拒绝了。她知道冯美华的为人,厚道又勤快,她这么说肯定是心里真的就是这么想的,但是桑瑜并不想占那么大的便宜。
桑瑜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长久的关系其实是良好的利益合作关系,冯美华的这个提议对自己倒是有利,但是对冯美华太苛刻了。桑瑜可不是想做一个普通的菜贩,她想要走得更远,那么就得在最初和自己的合作者分配好利益,这样,自己才能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标。于是桑瑜说:“这个不行,不如,第一年我拿利润的八成,第二年我拿七成,第三年我拿五成,三年之后我就按照市价收菜,这三年中,你们种菜的钱出。”
桑瑜的意见冯美华觉得不好意思,不同意,两个人又商量了好一会儿,最后才算是定了下来一个方案。
第一年的利润全部归桑瑜,冯美华一个棚子拿一百块的辛苦钱,第二年利润八成,第三年利润分五成,不过冯美华他们不再要辛苦钱,至于三年之后,还是按照桑瑜说得一样,她就按照市价收菜,棚子归冯美华,不再分利润。利润分配订下之后,两个人也没有耽误,直接去了木材厂,找了一个人拟了一份合同,一式两份的签署了一下。
其实一开始冯美华是不知道合同是什么东西的,她就觉得自己答应了的事情,那就得说到做到,不过当桑瑜解释一下这个合同是什么东西之后,她也就同意签订了这个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