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第69章风险
那天回去,桑瑜并没有何丽英问关于许向文的事情,她只是问:“事情都顺利吗?″
桑瑜相信何丽英知道自己的意思,她问的是,不白白放过何玉刚的事情,能不能做得到。
其实这件事一开始桑瑜是想要也陪着何丽英的,可是何丽英拒绝了,她说,这是她要真正的摆脱何玉刚的阴影必须要自己面对的事情。桑瑜从她的眼睛中间看到了坚持,于是不再过多的关注。而此时何丽英只是转头看向了桑瑜,桑瑜发现她那双大大的眼睛里饱含着盈盈的泪水,她说:“桑瑜,我们女孩子是可以靠自己活得很好的对不对?桑瑜注视着她那双眼睛,无比认真无比肯定的点头:“是的,我们可以靠着自己活得很好。“然后她又说:“英子,这是最好的时代,只要我们把握住自己,我们就能过得比任何人都好。”
何丽英那颗摇摆的心似乎在这个时候终于落到了地面上,踏实无比,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个让桑瑜安心的笑容:“我知道了。你放心,我会像是一个战士一样去战斗!”
桑瑜那天晚上都一直在想何丽英的笑容,想她说的话。她觉得何丽英说得没错,我们会像是一个战士一样去战斗,去获得属于我们的战利品。
桑瑜现在不用上班,在给东区大食堂里面送完菜之后,她就在冯美华家了。上一次要去看她家的菜地没有看成,这一场,桑瑜早早的去看了。不仅仅去看,她还从刘建设那里借了一个五十米的卷尺,用来丈量一下地面。
中午之后,何丽英也来了,也跟着桑瑜和冯美华量地。冯美华这二十三亩地并不是方方正正标标准准的地,有不少的地方都是有异形的角度,何丽英按照自己从课本里面扒拉过来的数据,算来算去,最后算出来,这些地只能搭建七十七个棚子。
等量完了棚子,几个人一边吃午饭一边在说这个搭棚子的事儿。这些天何丽英也完全调整过来了,她重新捡起了当时上学时候的知识,把已经落灰的课本又翻了出来,天天看了又看,算了又算,画出了几版的图纸。她把图纸拿给两个人,指着上面说几种棚子给她们讲解着不同,说得口干舌燥,她灌了一口水总结:“因为我自己也没有搭建过一个棚子,而当时课本上说得都是理论,所以我的建议是,这几种棚子我们都可以搭建几个,这一个冬天看看效果。”
“美华姐不是还有开地吗?我们今年冬天看到效果之后,明年就可以统一用那一种了。"何丽英说:“我计算了一下,这几种棚子用到的杠精和塑料膜都差不多,所以我觉的价格也差不多,只不过这两种最为灵便,可大可小,这样的话一些异形的地说不定也能用上。”
桑瑜跟着何丽英的讲述也仔细看了看那个棚子的图纸,其实从她这个外行看,都差不多,但是听何丽英说完她觉得还是差距挺大的,比如开门的方向,还有应用的地面。
她仔细的思索着自己在四十年后看到的那些普及的大棚,也努力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我觉得这个大棚的门开在了这边比较短的地方是不是好一些,这样统一着一排,整整齐齐的好管理,而且,开在这一边进出的话,里面的热气应该不会放出太多。”
“还有我觉得大棚既然能够保温的话,不仅仅能用来种绿叶子菜,其他的像是番茄、黄瓜、嫩豆角都可以种上,高一点的说不定我们还可以种水果,就不说别的,就说葡萄吧,想想看,大冬天下着雪呢,可以吃葡萄,这多带劲!”“当然,还有一个面积大小的问题,我觉得现在的棚子是不是有点小?按照现在这个尺寸的话,一个亩地得搭三个吧,那么能不能扩大一点?一个棚子五分地,或者七八分地一个棚子?虽然现在我还不知道一个大棚的造价要多少,但是我觉得,这个棚子越多的话,耗费的材料肯定会越多,价格也一定会越贵。”“至于棚子大了的话,我觉得主要就是一个结构上的问题,如果结构可以解决的话,那么它其实耗费的材料没有小棚子多,我想价格也能够降下来。”桑瑜说得这些都是基于自己四十年后亲眼见过、摸过、并且进出过的大棚菜提出来的意见,自然都是成熟的,不光光是听得冯美华心生向往,更是让何丽英的眼睛发亮,心潮澎湃。
她立刻把桑瑜的意见记下来,虽然桑瑜不是学农的,但是何丽英按照桑瑜提出的意见琢磨一下,越想越觉得她想得有道理。如果桑瑜的说法可行的话,那么何丽英画出来的这几种大棚全部都可以淘汰了。
虽然眼看着这几天的心血就要白费,可是何丽英依旧觉得兴致高昂,她不但不气馁,反而有一种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兴奋。于是她兴冲冲的说:“那我回去再琢磨一下,如果能像桑瑜说得那样改进的话……“说到了这里,何丽英顿了一下,她的眼睛里面立刻就涌上来了一片的向往。
“如果能像桑瑜说得那样的话,那么我们的大棚可真的就叫做大棚了!”何丽英现在可是跟打了鸡血一样,满脑子都是大棚,她吃了饭,她把图纸一揣,也没有马上回木材厂,而是去找许向文了。冯美华看着何丽英的背影说:“英子现在可比我第一次见她精神多了,这样真好。”
桑瑜眯着眼睛笑,她也觉得真好。
“幺妹,你也觉得这个大棚好吗?"经过了这么多天的冷静,冯美华早就已经没有最开始的冲动,特别是在何丽英住院这几天她也仔细又冷静的思考,可是越想越觉得心里没有底。
人总是对于未知的事情产生本能的恐慌,桑瑜也一样。不一样的是,冯美华她们的未知对于桑瑜来说却是一件真实见过并且发生过的事情,她不知道自己以后碰到未知的事情的时候,会不会有人给自己一个坚实的肯定,但是在这件事上桑瑜愿意做那个给出肯定的人。她用力的点点头:“当然好。国家都试点过的事情,肯定是好的,如果不好,也不会废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尝试吧?而且,国家不会骗我们的对不对!冯美华也用力的点点头,她那颗不太安全的心似乎在坚实的肯定之中也变得再次坚定起来。
“也不知道这些大棚要多少钱?“冯美华自从开始倒菜,她的手里面已经攒了一点钱了,也正是有了这点钱,她才会冲动的想要建大棚,可是当这些大棚的数量一算出来,还有她看了看何丽英的图纸上需要用到的材料的时候,她又冷静了不少。
“这个我得先回去问问我师傅,他是车床厂的,这些钢材的价格他比较清楚,不过具体要多少钱还是要等到英子最终的图纸出来,才能知道。”至于其他的事情,也只能等大棚的价格算出来之后,才能定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桑瑜和冯美华都十分默契的没有提及这个投入的问题,哪怕桑瑜已经有了这些大棚全部的钱都由自己投入的孤勇,她也没提。因为桑瑜盘算着这个事儿,这一天回去的就早,不过她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去了刘建设家,找到了他说了一下自己想盖大棚的事儿,让他帮忙算算大概成本要多少。
刘建设现在对于桑瑜做买卖的事情已经完全不会提任何的反对的意见,特别是知道了现在刘玉城一个月挣的工资之后,在这件事上,他就彻底没有发言权了。
他但凡有一句话,周会计立刻就说:“你的那一点工资,连你老家的坑都填不满,家里什么开支都要靠玉城呢,你再作,把玉城的工作给作没了,我就要你好看!”
“他那也能叫工作?”
“怎么不能叫工作?人家一个月挣一百五,从来不拖欠,还时不时的能拿回来菜来当福利,不比你强!怎么就不能叫工作!”听到这里,刘建设就只能摸摸鼻子,半句话也不敢吭了。当周会计知道了桑瑜要弄这个大棚的时候,就插了一句嘴:“桑瑜啊,这个大棚你和你那个朋友的费用要怎么算啊?”要不是怎么说人家是作会计的呢,任何事情立刻就往这个成本和费用上想。桑瑜老老实实的说:“她手里有几个钱,可能能建几个,剩下的估计是要我这边出钱。”
周会计也是料到了这件事,她并不算是意外:“那你和她有没有商量一下你们最后的收益要怎么划分?”
“还没有。"桑瑜摇摇头。
其实从提出来这个建大棚的问题之后,她也就在纠结这个事情,总是没有想好。
周会计原来就觉得桑瑜是一个相当能干的人,现在从刘玉城那里听说了桑瑜自从离婚之后就从无到有的搞起了卖菜的这个买卖,就更是觉得桑瑜其实是一个相当有成算的人。
于是,她就如同启发经验的老师一样问:“那你现在是怎么想的?”桑瑜其实做买卖也是摸石头过河,她上一辈子就是打过很多份零工,但是,在上一辈子因为遍地都是做买卖的人,所以就算是看也能了解个几分。可是了解和自己上手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特别桑瑜到了现在就越来越觉得自己在很多事上琢磨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