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的部下,如今都已经做好了准备!」
「知道我当初为什麽不投奔王琳,却要投奔武皇帝吗?」
而在此刻,一辆马车从远处的府邸里匆匆赶出,许多甲士徒步跟在了其身边,脚步声隔着老远也能听得见。
「我不得不动手。」
「他召集了全国的士卒,动用了无数粮草,不顾群臣的反对,不顾天象的异常,执意出兵。」
「王伯,周君他们不一起走吗?」
陈顼问道:「北伐大事,你觉得该怎麽办呢?」
「继续。」
他舒展了下身体,看向一旁的刘师知,伸出手,将他抓在手里,拽起来,轻轻放在了自己的面前,而后他就从腰间拔出了佩剑,面无表情的准备杀了刘师知。
「还有一件事,吴将军并非是无能之人。」
陈顼忽问道:「若是我让淳于公领将士们前往增援,能击败刘桃子吗?」
与此同时,地方上也传来了噩耗。
军官绷着脸,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将军,朕有些太累了,你且先回去吧。」
而对面的那个府邸。
「嗖~嗖~嗖~~」
「吴明彻虽然不在了,可黄法氍还在。」
在淳于量的面前,刘师知犹如玩具,毫无反抗的能力。
陈顼沉吟了片刻,心里似是有了些打算,可不知想起了什麽,他再次长叹了一声。
王暹赶忙说道:「刘公,太子本来就是文皇帝嫡出,按着礼法,也当是他来继承大位,只是因为他年幼,文皇帝担心外敌,方才让陈顼来继承,陈顼继承大位之后,迟迟都不许太子返回封地,将他囚禁在城内,派遣军士去盯着他,还有想要杀掉他的想法!」
但是他所亲近的朋友们都参与了这件事,到仲举是被裹挟了进去,他们都谈论到这个地步了,自己又能如何?知情不报也是死罪啊。
到仲举坐在大臣之中,却是忧心忡忡。
「当下举起旗帜,拥立太子,乃是仁义之举也!」
「至于怎麽让他撤离,怎麽驻守,怎麽夺城,这些就需要到达之后再与黄法氍一同商谈定夺。」
听到这句话,淳于量脸上的笑容一凝,又迅速恢复自然。
「领军作战之人,都会高估自己的优点,自认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不会被击败,而一旦有了这样的想法,那距离兵败就不远了。」
淳于量抬起头来,脸色平静,「陛下,文皇帝勤勉治政身体虚弱,这些人很早就盼着能扶持年少的皇帝,建功立业,可您忽然登基,打断了他们的计划。」
淳于量将手里的剑缓缓推进了刘师知的身体,也没有对他进行太多折磨。
也不知刘师知到底是出于什麽样的心态,非要让参与者都进行署名,这都不需要去调查和审问了,就按着刘师知的那个署名名单去抓人,效率极高,一抓一个准,一抓就是抓一窝。
「朕本以为,以皇太弟的身份登基,就没有人再想要作乱了。」
他们靠的很近,彼此几乎都挨着,几个人发出不悦的哼哼声,对老爷们来说,这环境还是太小了点。
众人大惊失色,尖叫起来。
「那我封地好不好看?可有什麽好玩的?」
当他站起身的时候,才能看到他作为猛将的一面,他着实高大,尽管岁数不小,看起来却比刘师知要魁梧太多了。
这场叛乱甚至都没有造成任何的影响,仅仅是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只是,陈顼的为人,实在辜负了文皇帝的信任!」
他们这才看到,窗外早已站满了人影,明晃晃的箭矢在月色之中闪烁着光芒。
天色依旧阴沉。
他朝着那月色,轻轻行了礼。
淳于量低声说着,将剑缓缓拔出来,刘师知已经没有了呼吸,他轻轻擦了擦剑,看向了周围的黑影,「拿着他们的人头,我们回去告知陛下。」
又是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