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这些糟七糟八的传闻,听得人脑袋都乱了起来。
杜泠静又坐回到了书案前修书,只是莫名的,脑中总有关于那陆侯的古怪传闻环绕,不胜其烦。
如此连着修了两日的书,她才觉周遭静了静,但圣旨赐婚的事,仍不知如何解。今日已八月二十六,离着他定的下月初六,也就十天了。
念及此,手里的书也修不进去了。但阮恭来给她递了话。
“姑娘,太妃娘娘让宫女传了话来,请姑娘去一趟枕月楼。”
杜泠静换了衣裳就去了。
然而到了枕月楼的雅间里,她只见到了蒋太妃身边的朴嬷嬷。
“嬷嬷,太妃娘娘没来?”杜泠静微怔。
朴嬷嬷跟她摇了摇头,“娘娘去了红螺寺清修,是临走之前,吩咐奴婢传几句话给姑娘。”
她和三郎尚在京城的时候,那会先帝刚过身,娘娘就去了红螺寺清修,她和三郎多次往红螺寺里探望娘娘,娘娘让朴嬷嬷亲手做了斋点给他们吃。
今次若不是她的事,娘娘多半不会回京。
杜泠静敛了神色,“不知娘娘有何吩咐?”
朴嬷嬷看了她一眼,见姑娘比少时长高了许多,但那时她虽文气安静,眸中却如日光下的山泉,波光粼粼,可如今,她眼帘半垂着,山泉没了日光,在浓浓的雾气之中默然缓流。
朴嬷嬷不禁目露爱怜。
“娘娘让我告诉姑娘,”她微顿,“别太想念三爷。”
只一句,如风沙过眼,杜泠静眼泪倏然滑落下来。
雅间中静到无以复加,秋霖掩了口鼻,朴嬷嬷也红了眼眶。
她道,“娘娘没来亲口嘱咐姑娘,就是怕看到姑娘流泪。”
然而她话音没落,杜泠静抬起头来。
“可是嬷嬷,我又该怎么样,才能不想他?”
她嗓音哽咽得让人难以驻听,饶是朴嬷嬷在宫中见过多少大风大浪,此刻也忍不住湿了眼眶。
“那便是娘娘让我告诉姑娘的第二句话了。”
杜泠静看去,朴嬷嬷道。
“娘娘说姑娘还年轻,这世间不独父慈女孝、青梅竹马,也不独书山学海、古今文章。娘娘说,姑娘秉性才学皆高于常人,或该有更高阔的人生,才不枉世间一遭。”
杜泠静愣着默了一默,又低了头去。
“... ...娘娘怕是高看我了。”
自父亲和三郎过世之后,她只想安静地在勉楼里度过余生而已。
不需要什么高阔,她在书楼里,时常能感觉他们还陪在她身边,便没那么孤独难捱,就已是难得。
如今,也许连这点难得也不可得了。
她低着头沉默起来。
朴嬷嬷叹气,“娘娘还有第三句。”
“... ...嬷嬷请讲,静娘听着了。”
朴嬷嬷看着眼前低落似夜雨的姑娘。
“娘娘说,圣旨难违。但陆侯爷未必不是姑娘良配。”
话音落地,杜泠静讶然一怔。
“良配?”
她不禁摇头,“非是,静娘不这样以为。”
她摇头又摇头,不再说话,眼泪却随着轻轻的摇头洒落下来。
朴嬷嬷重叹一气,“你这孩子,脾气也是执拗... ...”
只是朴嬷嬷传完蒋太妃的这三句话,便要离去了。
她还要赶在天黑之前,到红螺寺回话。
杜泠静没法多留,只能起身送朴嬷嬷离开。
谁料她们刚出了雅间的门,转行至楼梯间里,竟与一人遇了个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