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格格党>历史军事>晋末长剑> 第一百七十九章 长草的人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九章 长草的人心(2 / 3)

傅纂看得很清楚,来的是索头,从他们脑后的辫子就能看得出来。

他们是从东北方向绕过来的,那么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自冯翊郡西北部的山里钻出来的。那边最好走的一条路直通奢延水,很多商徒往返于长安、奢延间,必经泥阳。

想到这里,傅纂深吸一口气,原来鲜卑贼子也南下了,就是不知道这些人是过来趁火打劫的呢,还是为匈奴招诱?

后者不太可能。

此番陪母亲回长安省亲,他打探到了许多消息,其中就有关于拓跋鲜卑突然翻脸,大举南下,攻入郡的消息。

这个消息很真,因为已经有数千溃骑逃回来了。

但另一个消息就半真半假了,因为有人说是大晋梁王邵勋驱使鲜卑南下,攻入关中。

一时半会间,傅纂不知道自己该不该信。

但就当前而言,鲜卑南下已成事实,他无需考虑那么多,先保住傅氏在北地的家业再谈其他。

思虑间,傅纂横槊于前,大摇大摆地看着渐次靠近过来的鲜卑人,一点不慌张。

百余僮仆亦立于马背之,弓刀齐备,战意昂扬。

围拢过来的鲜卑骑兵不过百五十余骑,比他们多得有限。

他们左看右看,发现这个车队就两三辆车,其中两辆车坐着人,另一辆车则载着一些坛坛罐罐,不像什么值钱的物事。

再抬头看看那些傅氏僮仆,手里紧紧握着弓刀,好像一言不合就要拼命似的。

仔细权衡利弊之后,领头的唿哨一声,率众远去。

不是打不过,而是不划算。

和人拼杀一番,要死不少人,若所得甚大还可接受,可这会明显抢不到什么东西,不值得。

傅纂松了口气。

本站域名已经更换为 。请牢记。 母亲韦氏也掀开了车帘,有些忧虑地看向儿子。

“阿娘放心,贼人已退。”傅纂说道。

韦氏擦了擦眼角,道:“是阿娘害苦了你,当初若听你劝,去汴梁或建邺,都能少担惊受怕。”

傅纂叹道:“阿娘何出此言,我们若走,家业可就没了。”

傅纂之父傅咸曾为御史中丞,死后追赠司隶校尉。

傅咸有三子,长子敷、次子晞皆举家南渡建邺。

傅敷曾在司马越幕府为官,后转仕司马睿幕府,任从事中郎,去了江南后,数月即卒,显然适应不了当地的环境北人南渡,北军南征,最大的敌人就是环境。

傅晞还活着,任虞令。

傅纂本来要去河北的,因为当初他父亲拟任冀州刺史,都派傅纂过去置产了,结果祖母杜氏不愿随行前往冀州,便作罢了,刺史这种大官也不要了。

当然,这种世家大族怎么可能没官当呢?不过一个月后,便给他换了个官:司徒何曾左长史。

永嘉乱起之后,关中也不太平,各路胡人纷纷涌入,形势非常不好。

两位兄长先后南渡,傅纂则打算去河北,奈何遣人一看,河北也乱得一塌糊涂,加母亲韦氏不愿离开家乡,于是便不走了。

刘汉进取关中之后,说实话得了几年太平日子。

其时关东暴水,关中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就连郡一带,在雨水偏多的情况下,牧草疯了似的生长,以至六畜兴旺。

彼时都说幸好没走,刘汉也真有几分天命,国祚看来能长久一些。

可谁成想,这才过了几年,各路大军就杀进来了……

傅纂迷茫之中,带着母亲回了自家庄园。

几乎与他前后脚,又一队鲜卑骑兵从北边的旷野中冒了出来,其数不下五百,气势汹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格格党